走进课堂 聚焦课堂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走进课堂,聚焦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记兼职督学下校听课制 岳麓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
www.hnedu.cn 发表时间:2009年03月02日 15:33 来源:湖南教育网 【字体:大 中 小】 |
课堂是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水平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走进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是我们岳麓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学下校督学的主题。近年来,我们的兼职督学以“走进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为立足点,不断加强了对课堂教学的督导: 1.我们对兼职督学教研员的基本要求是:每期下校不少于40次,听课不少于60节。为此,我们将兼职督学下校听课、课堂教学指导作为基本的常规工作,所有兼职督学均能超出这一基本要求,一些兼职督学一年的听课量达200多节,真正做到了根植于学校、根植于课堂。 2.我们制订并很好地执行了每周一次的集中下校调研听课制度。仅2008一年,两个学期兼职督学就下校调研听课50次(其中上学期26次,下学期24次,中学23次,小学27次),总计听课全年达2000余节,每次听完课后,通过学校的学科教研组活动,兼职督学都与教师进行了集中交流与讨论。另外,我们还通过下校调研,对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课程计划执行情况,学科教研组建设情况,教师的备课、听课、作业批改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督查,并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强化了新形势下以课堂为中心的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研究与考评,促进了全区教学与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10月份重点集中对四镇调研之后我们还将调研情况进行了全面汇总,形成了《四镇调研情况报告》,为教育局推进均衡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也为我区探索构建新的区域研训运行机制积累了可供参考的原始数据。 3.注重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改变教研活动侧重于观摩、示范的倾向,围绕常态课堂,着力针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开展主题研讨,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2007年下学期,督学们尝试改进了集中下校的形式,在某段时间内,所有学科兼职督学对某一所学校的所有教师进行全面听课,并带动相关学科的教师参与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在听完所有教师的课后,通过学校的学科教研组活动,兼职督学与教师进行集中交流与讨论。2008年,我们在主题性研讨活动的开展方面又展开了深入研究。每一次教研活动,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听课,评课,议课,而是将“台前”与“幕后”有机结合,不但呈现主题研讨课堂,而且将主题性研究的全过程以经验交流或专题讲座的形式整合推出(例如,中学语文学科的“文言文阅读”主题研讨活动,除了研究课外,还有各学校语文组长交流各学校语文组教师文言文教学经验;小学数学科的“可能性”主题研讨活动,除了研究课外,还有《“为什么做”和“怎样做”》的主题讲座,力争最大限度地让老师能够参与一次活动便对一个主题有较为全面、深入、透彻的认识与了解,并能够很好地有效地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与实践。这样做的结果是,每一次的“尽兴而归”自然吸引了老师们下一次的“乘兴而来”,我们的区级学科教研活动已越来越受到一线老师的关注与喜爱,并为整体上探索具区域特色的教学方式方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的兼职督学还亲身执教教学研究课,两年来,小学语文、数学的兼职督学面向全区学科教师共执教了12节教学研究课。中小学各学科共开出区域研究课200多节,另外,小学语文、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面向全市开放了研究课。 正是我们每周一次的集中下校调研听课制度使我区一大批优秀教师正逐渐脱颖而出。2007年,我区先后有两名教师在全国教学业务竞赛中获一等奖,7名教师在省级学科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十余名教师在市级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2008年,全区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赛课共获得国家级奖4人次,省级奖6人次,市级奖24人次,博才学校周军 |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