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教育督导(第十二期)
永 州 教 育 督 导
第十二期
(总第12期)
永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编 2008年12月16日
对永州四中等四所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接受省督导评估后的思考
湖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部分省督学、省教育督导评估专家一行8人于
一、问题存在的表象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节假期成建制补课;巧借名目或变相办重点班;不按规定开课;生源的无序竞争;转化后进生的力度太小;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排名依然存在;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应该建立的学生综合评价机制基本尚未建立;奖励、救助有唯分数、唯升学的错误导向等。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根据评估组的评估意见,我们认为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认同缺失。一是家长认同的缺失。学生家长普遍认为,自己的小孩到学校受教育主要是获得知识。而知识的多与少,好与坏,只看考试分数,至于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学生全面发展等愿望虽好,却不现实。二是学校认同的缺失。学校处于图生存、谋发展的高压状态。优势学校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差一点的学校也想办得像样点以确保学校的自身发展。于是各使其招:第一、千方百计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抢抓高分生源,学校办学行为聚焦于升学率和考试分数,其他就不闻不问或少闻少问;第二、规避改革风险。推行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其效益有延续性、终身性;一方面改革过程中难免有“失误”,而且这种失误往往又正是对传统教育中某些陈旧落后理念行为的冲击(如单纯知识性考试分数暂时下降等),学校不愿意看到也不愿意承担此风险,于是更热衷于传统习惯的、自认为成熟的、无风险的、见效的教育教学;第三、学校之间看着来,对着干。如抢高分生源,相互引诱师资,重奖高分考生及名校考生,变相办重点班,超负荷。学校认为周边学校能做的为何我们不能做。三是领导认同的缺失。部分党政领导以及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教育缺乏理性的认识,对如何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认识比较模糊,对近几年来国家推行的课程改革缺乏研究和思考,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学生学习规律的认识不到位,教育理理念相对陈旧落后,加上急功近利政绩观的影响,更多的是关注现实的考分、升学和排名。
(二)理性与现实的对接尚有障碍。第一,因为历史和社会发展以及地域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市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十分有限,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家庭对下一代成长的关注程度提高,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却普遍迫切,于是择校、择班之风强盛不衰,在这种客观现实条件与和主观要求相统一的前提下,重点班、奥赛班、层次班等也就有了生存的社会土壤。第二,因为目前的国家高考制度从总体上看还是唯分数,而且从多年的实践层面看,这种模式相对来说体现了公正与公平两大原则,所以高中教育不可避免要去应对,应对的办法最容易选择的就是应试教育了。第三,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我市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就业难,优质学校入学难的问题直接向升学提出挑战,于是上本科、进重点、入名校,不同程度地成为学校、家长、学生的首选,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要脱贫,孩子要走出去,要就业,就好业,更是把希望寄托于能考高分能升学,能升好学当然是最理想不过的了。
三、对策与建议
我们认为,第一,加大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认同。第二,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以保证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各高中学校的公共资源和适应教育教学的设施设备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第三,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示范性高中管理力度。加强对学校办学理念的指导和引领,对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化制度管理和约束。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建立的研究和思考。加强对教育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建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适合人民群众需要的高中教育格局,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需要。第四,地方党委和政府要真正强化代表政府监督、督导教育发展和管理的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能和职责,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为政府的决策当好参谋,更要依法依规督政督学,依法依规加强对辖区内高中学校督导评估,并综合运用督导评估结果,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的原则,不断规范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行为。第五,学校要认真思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推行课程改革的新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创新教育理理念,既是社会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能够长远发展、健康发展、协调发展的需要。学校要结合各自的办学实际,认真研究教育公平和公平享受教育的问题,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实际制定学校的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不能千校一面,要办出自己的特色,要立足于特色兴校,质量强校。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制定出切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和加强新课程实施的校本培训计划,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要加强以校为本的课题研究,并且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在更高层次上更深入地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以整体提高教师的整体研究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水平,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安全管理,积极创建平安校园。第六,县区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省、市教育督导部门的评估结果加强对学校的整改指导,使学校办成真正意义上的示范性普通高中,使其全面发挥示范作用,以带动全市教育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统筹规划 科学发展
祁阳县计划投入近2亿建设合格学校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县,祁阳县先后两次专题调研,逐镇逐校核实情况,按照“方便入学,兼顾效益”和“均衡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全县未来5-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调整中小学布局,修正合格学校建设规划,于10月24日召开县委常委议教会,作出举全县之力投入1.96亿元资金,用7年时间,在全县建设61所合格学校的决定。
祁阳是个百万人口大县,也是教育大县,本着“祁阳的优势就是人才的优势,教育的优势”的共识,2007年9月,祁阳在全省率先作出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掀起了该县继“普九”之后的又一次全民办教育的热潮。今年7月,祁阳县根据《关于湖南省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七年规划、逐年实施、从易到难、整体推进”的总体原则,把合格学校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县的突破口,快速启动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并将其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进行重点督查。工程启动以来,祁阳县委政府克服财政蛋糕少,资金缺口大的实际困难,设法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建设所需资金及时全额到位,主管领导多次组织政府督察室、县财政局、县教育局等单位采取召开现场办公会,部门协调会,不定期督查等方式为合格学校建设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合格学校建设办、项目镇、校三级责任体系,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包协调、包质量、包进度、包效益”的“四包”责任制,强力推进合格学校建设进度。目前,2008年验收的16所合格学校建设工地热火朝天,各项附属设施工程全面启动,建筑工人们正在和时间赛跑,确保12月底前顺利接受验收。
(祁阳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零陵区教育督导室办点示范
促进校园整洁文明建设
10月28日,永州市教育局以江华县为现场,召开了全市普通中小学管理工作会议。为贯彻落实江华会议精神,零陵区教育局决定以整洁文明校园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全区中小学内部管理工作。为使全区整洁文明校园建设迅速推开,教育督导室12月初在珠山镇5所完小以上学校办点示范。一是组织全镇5所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及班主任代表共18人到黄田铺镇学校、双牌铺学校现场参观,听取两位校长和一名班主任校园管理和班级管理经验介绍,观看江华现场会录像资料片;二是制订《零陵区整洁文明校园建设督导评估细则(试行)》,该方案立足基本要求,强化自觉自动管理,从校园环境、校园设施和师生行为三个方面64个计分点打分,80分以上设为合格;三是定期督查,限期整改。要求各校通过一个月整改,届时督导室逐校评估,并将通报全区。
(零陵区教育督导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