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信息公开>工作动态>委厅动态

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调研报告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08-12-01 00:00 【字体:
 

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调研报告

 省督学  陈昌清

受副市长万成贞同志委托,我们一行3人,于4月下旬至5月初,对三县一区一场(石门、临澧、汉寿、鼎城、西湖)的教育工作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调查研究。此次调研,中心议题围绕建设教育强市展开,侧重于了解创建工作思路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调研方法主要是座谈,共召开座谈会11个,考察学校、幼儿园15所。事前,我们向有关单位传发了调研提纲,调配中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核查统计。相关单位对此次调研思想重视,态度积极,多数单位在家的教育局班子成员及相关股室负责人都参加了座谈会,临澧、石门、汉寿教育局还事先准备了书面材料。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形成了一些看法,现报告如下,以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建设教育强市的基础比较坚实

我市1998年全面实现“两基”之后,经过十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基础教育已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为建设教育强市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事业发展已完全能满足学生入学需求。目前,我市无论小学、实践和高中阶段的学位都很充足,学前教育近年来也有较快发展,各类学生均已不再存在无处读书的问题,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了不起的成绩。与此同时,国家实行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和扶贫助学、职中学生补贴政策之后,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学的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中阶段的招生能力已超过初中毕业生总数。因此,除了城镇发展需要增加部分学校外,我市基础教育在事业发展上已不存在大的问题。

2、办学条件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我市在实现“两基”的过程中抓住机遇发动群众办学,办学条件已有较大改善。此后,经过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实施远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全市中小学布局趋于合理,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大部分学校已基本达到或接近合格学校标准,今后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充实完善学校内部的设备设施,比起新建扩建学校,这项任务已相对容易得多。

3、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经费保障已有很大改观。据了解,目前,我市各级财政对于上级规定的教育经费投入的政策口子,大都得到了较好的保证,教师的基本工资和政策福利(除地方津贴外)普遍得到落实,义务教育新机制经费全部到位,教育投入总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4、建设教育强市引起了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形成了较浓的社会舆论。各区县(市)党委、政府均下发了建设教育强县(区、市),召开了动员大会,且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建设教育强市在全社会已开始形成舆论氛围。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义务教育发展欠均衡。一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学校(尤其是小学)教师队伍严重老化,观念陈旧、教育教学设备设施较差,骨干教育层层上拔,好学生也纷纷进城;城镇学校好教师相对集中,办学设施也较配套,但普遍存在学学位不足,班额过大。石门、临澧、汉寿、鼎城农村小学和城镇小学平均班额分别为33/5831/5936/5236/60。不少城镇小学班额达80人以上。二是学生发展不均衡,初中教育两极分化严重。我们所调查的初中,2007年毕业会考语、数、外三科平均及格率大都在30%以下。据鼎城区的统计分析,三科平均及格率为28.68%,三科均及格率只有18.04%。大家反映初中毕业会考试题并不难,而三科(其他科且按等计算,未列入统计)平均不及格的比例竟达70%以上,不能不令人担忧。三是乡镇、学校之间不均衡。安乡县2007年下学期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研考试,乡镇之间的差距大得惊人。(见下表)四是有各地方还在采取不当措施扩大差距、制造新的不平衡。汉寿县承诺给新办的龙阳民办学校200个财政拨款的教师编制,任凭龙阳学校在全县挑选最好的教师,这等于是控肉补疮,进一步削弱农村基础教育。类似情况临澧县已有,澧县也正在积极跟进。如果听任这种做法泛滥,将是全市教育的灾难。

安乡县2007年下学期七年级调研考试及格率统计

 

语文

数学

英语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全县

65.6

55.9

66.8

66.7

48.6

60

80.5

最高

乡镇

86.7

86.6

97.5

100

81.9

90.6

94

最低

乡镇

54

34

31.4

27

17

28

36

相差

32.7

52.6

66.1

72

64.9

62.6

58

2、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不协调。2007年,全市初中毕业生总数为70359人,普高招生38469人,占初中毕业生总数的53.5%,即使普高招生以外的所有初中毕业生全都上职中,也与国家普职比11的要求存在差距。具体到县(区、市)来看,随着初中毕业生人数逐年减少,职中招生人数普遍呈下降趋势,而且在校学生流失严重,办学规模越来越小,出现职中资源闲置的状况,大部分职中实际规模不到办学容量的60%。石门、临澧、汉寿、鼎城共有公民办职中23所,校均在校人数分别只有934人,713人,651人,936人。四是(区)2007年初中毕业生总数为31787人,本地职中招生7156人,普高招生17744人,职高招生7196人。本荡然无存内的普职比只有71.328.7。其中鼎城没有一所公办职中,石门一所公办啊中实质上以普高为主体。临澧、汉寿的公办职中也都规模不大,办得十分艰难。多数民办职中虽有办学积极性的办学活力,但他们招生却受到种种限制,处境也十分困难。

3、学前教育相对薄弱。学前教育放开民办以后,私立幼儿园(班)蓬勃兴起,但大多数一无合格师资、二无合格场地设施、三无安全保障。办园者为了争夺生源,迎合部分家长落后观念,以提高幼儿识字、算数、英语等能力为诱饵,严重偏离学前教育的办园方向。加之学前教育教材市场化,教材编写教为图巨额利润,从幼儿园小班(3班)开始,人手一套教材,每套教材六、七本,有的甚至还配有练习册。而许多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幼师只知道按教材上课,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普遍严重。面对遍地开花的不合格幼儿园,教育部门一无精力财力管理;二是政策依据不足,管理无效,取缔不合格园(班)困难重重;三是害怕管理,担心出了事故负不起责任。本次调查5个县(区、场)共有民办幼儿园445所,其中已务安发证的214所,只占48%,半数以上幼儿园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其隐患令人寝食难安!

4、管理机制不活。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普遍超编,这是大家公认的客观事实,也是人口结构变化的历史原因造成的,短期内很难根本解决。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在教师待遇不断改善,教学负担有待减轻的情况下,不少教师的积极性不升反降。石门县有所乡中学,712名学生,115名教师,师生比仅为16.2,相当于带研究生的水平,理当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十分有利,但该校目标管理近年来却一直处于全县后5名,2007年初中毕业会考语数外三科平均及格率仅26.6%,三科均及格率只有7.6%,三科部分析含在40分以下的占32.5%。究其原因,据反映有四:一是该乡离县城较近,好学生被城区挖走,领导、教师信心不足;二是地方津贴未到位,学校又无力发津贴,教师有情绪;三是教师负担轻了,空余时间炒股、卖彩票、打牌成风;四是学校领导对此束手无策,生怕招致教师反感。此种情况,虽非普遍,但颇有代表性。

5、全社会教育观念滞后。从总体上看,我市教育现阶段仍然处于“精英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轨道上。人们的教育质量观,普遍停留在考试分数和升学比率上;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培养的重点,仍然是少数升一中、升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精英”,是能够送出去进入上流社会的那一部分人,而对于将留在本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庞大群体,全社会却普遍未予高度关注和重视。学前教育小学化、初中教育两极分化,职教育招生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归根到底,都是陈旧教育观念带来的结果。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统一对“教育强市”的思想认识。要通过宣传发动,组织研讨,使大家形成以下几种共视:①建设教育强市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我市教育在全面实现“两基”之后再上一个新的台阶;②“教育强市”的基本涵义应包括四个方面,即教育发展水平高(能满足入学需求,且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教育质量好(不仅有高升学率,更要有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教育投入是(落实所有教育投入口子,确保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环境优(全社会真正关心支持教育)③建设教育强市的重点是教育的内涵发展确保教育公平、均衡、协调、和谐;落脚点是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既为国家输送高层次的各类人才,又为本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支持;关键是更新观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育科学发展。如果把建设教育强市仅仅看成是新一轮办学条件和升学率的竞争,那将是不可能真正达到教育强市目标的。

2、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要尽快制订评估标准,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并适当推后验收时间。我市是全省率先做好建设教育强市《决定》的市州­,虽然《决定》提出了宏观目标,但迄今为止,下面对予“强市”“强县”的具体要求尚处于模糊阶段,我们新调查县(区、场),除临澧县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考虑之外,其余均在等待上面的评估方案,尚无一个结合本地实际的清晰目标和措施,乡镇、部分和学校更是只知道一般的号召,而无具体的行动和方案。这种状况,要想在2012年全面达到强市目标,恐有走过场的危险。因此,我们建议市里应率先组织力量制订评估方案,并要求各地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充分督促落实,不宜急于求成。

3、发展职业教育要有特殊举措。高中阶段普职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尽管国家近年来对中等职业教育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职中学生的就业也非常抢手,但我们所到的县(区、场),对加大中职教育发展并无多少新思路和新举措。石门县已投入800万拟将湘北职专内的普高分离出去,算是一项有力措施,但从长远看,湘北职专的校园仍然很难办成一所象样的县级职教中心。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不少地方党政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发展思路停留在计划经济模式上。在招生上,优先满足普高最大容量,然后采取保护措施保障本县职中招生,对县外职中、尤其是县外民办职中采取排斥态度。这种心态和政策,导致两个结果:一是普高超班额超容量过度发展,职高生源不足;二是县办职中在政策保护下吃大锅饭,缺乏竞争力,强制送进去的学生留不住,至少县办职中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我们认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一要转变观念,加大宣传力度。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的重大宏观决策,是经济发展的紧迫要求,是教育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服务的有效措施。成绩不很拔尖的学生,读普高、读大学,教育投入成本在10万元以上,毕业后就业相当困难;而读职高投入少(2万元以内,国家还补助3000元),就业率高,回报快。即使到外地打工就业,也能为家乡经济建设积累资金,何乐面不为呢?二要转换机制,不搞计划指令,不搞地方保护主义,能否象国有企业改制一新,让市场竞争调动所有职中的办学积极性,这样也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要下决心控制普高招生比例应逐步控制在初中毕业生总数的50%以内,严禁普高超规模、大班额招生(班额控制在5545人以内);四要严格控制职高专业设置数量,办好重点专业,同时大力提倡职中走校企联办,对口培养的办学路子。

4、加强管理,多种形式引导学前教育发展。我市学前教育目前已开始出现好的势头:一是多数县(区、市)教育已对此普遍重视;二是县(市、区)政府办和示范幼儿园已全面启动,乡镇中心幼儿园也有成功典型。当前的问题,是要加强管理,引导正确办园方向;扶强淘劣,多种形式引导幼教事业健康发展。临澧县的乡镇教育部门牵头办中心幼儿园、鼎城区斗姆湖镇由农民企业家投资办中心幼儿园等都是值得肯定的做法。对于众多家庭式不合格幼儿园,强行取缔难于凑效,关键在于把一批基础较好的幼儿园做大做强办规范,让那些小规模不合格幼儿园自然淘汰出局。

5、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搞机制,调动积极性。前些年我市实行“三制改革”(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绩效挂钩制),对于调动教师积极性曾起到一定促进作用,随着工资打卡发放,地方津贴普遍未到位的新情况出现,教师队伍又回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在职下岗一个样”的状况,失去了激励机制,社会上消极因素的影响便很容易侵蚀教师队伍。

教育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与教育管理队伍的素质直接相关。长期以来,我们强调教师队伍建设,但都很少提及管理队伍的建设。许多校长以往长期跑钱、跑物、跑关系,成了上传下达的行政干部,抓教学只习惯于抓升学率。现在观念转不过来,屁股坐不下来,不能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师自身发展;有的将一些从未涉及教育工作的行政干部安排到教育主管部门,尽管这些同志素质、能力不错,但短期内很难适应教育管理需要。教育强市不仅需要精兵,更需要强将,建议市、县组织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此引起重视,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同时响亮提出“专家怡校”、“教育家办教育”的口号,引领教育内涵发展。

6、把更新教育观念作为关键措施来抓。观念决定行动。我国经济改革始终伴随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前进,走出了一条“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让发展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的明晰路子。我国教育改革在理论上思路也是明晰的,集中人力物力办重点,为国家培养急需人才——实施义务教育,发展各类教育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使教育为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但在实践上,人们的思想观念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精英教育”和“应试教育”的阶段,因此,教育事业发展了,办学条件改善了,教育的质量效益并没有显著提高。因此,我们认为:树立现代教育先进理念,是建设教育强市的关键所在。换名话说,就是建设教育强市,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创造以人为本,让全体受教育者都得到应有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这样,常德教育才会真正有一次质的飞跃。

2008510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调研报告

995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