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督导评估考核,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
两项督导评估考核,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 ——耒阳市教育评估纪实 |
发表时间:2008年08月15日 10:12 来源:湖南教育网 【字体:大 中 小】 |
耒阳市是我市临近郴州的人口、资源大市,也是历史上教育欠发达、教育投入不足、群众不重学的地方。因此早些年这里教育资源、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质量相对较差,普九巩固率低,是衡阳12个县市区教育排名靠后的市,与经济社会发展很不相称。但自经开展教育两项督导评估工作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耒阳市委、市政府以两项评估为契机,重教思想明确,教育行动实在,重教制度健全。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重教、人大保教、政府抓教、社会助教的良好氛围,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仅在今年市、省组织的两项督导评估考核中展现的事实,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一、在耒阳市,我们看到:市委市政府等四大班子真正把教育看作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形成了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是抓教育的共识,教育地位不断提高。建立了教育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四项制度”即:定期议教制度、现场办公制度、定点教育联系制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度。07年该市市委常委召开了2次常委会、政府召开6次常务会议专题议教。08年人大一号议案《加大财政投入、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就是议教育。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教育发展及教育责任制文件,比如《关于建立市级领导定点帮扶教育工作制度》、《耒阳市乡镇、办事处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实绩考核方案》等,促使市党政领导、各部办委局、乡镇领导把重教兴教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经费投入,优先发展教育。市委市政府确定对教育投入“凡上级刚性要求的一定办,弹性要求的逐年增加”,实行年初优先预算,工资优先保证、年终优先追加。2007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30085万元,比上年增长55.46%,另追加经费1108万元。全年落实义教新机制补助资金4847.81万元,被评为“湖南省农村义教经费保障机制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初,出台了《耒阳市化解农村义教“普九”债务工作实施方案》,并安排了1000万元用于义教债务化解,计划在本年内将“普九”债务化解完毕。 三、多管齐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控流保学工作的意见》,建立了以教育、学校、乡镇为主体,工商司法、民政、劳动、文化等部门督导的“一体化”控流网络,落实了“双线三级”控流保学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及强制入学制,并对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非正常人除外)实行“四不准”(即不准推荐参军入伍、不准聘任为村干、不准办理外出务工、不准享受特困补助),乡村干部劝学包干到人,同时大力开展扶贫助学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多方面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全市十几个乡镇通过动员社会筹资、海内外捐资、个体老板、乡镇企业、党建工作等出资近千万元新建改建学校20余所。市政府投资548万元创建远程教育模式学校263所,同时加大学校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使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学生流失率逐年降低。公民办教育并驾发展,普职学生分流形成良性,教育均衡发展在耒阳正一步步得到落实,学校变化之大,令人刮目相看。 四、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育人素质和教育质量。耒阳市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开展了“四制治学”即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目标管理制、结构工资制。在教师中开展了“崇师德、铸师魂、炼师能、正师风”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出台了《中小学教师管理办法》,近年来清退了94名长期离岗教师,分流了113名初中教师到小学任教,招聘了212名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2256名教师通过自考、函授、脱产等方式提高了学历、近5000名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其中有4029人获普通话等级证书、4042人获信息技术等级证书,有不少教师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省市奖。07年被湖南省授予《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先进单位。师资素质的提升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003年该市高考本二以上上线人数只有725人,2007年则达1303人,年增长率为20%,2007年高中学生在全国举行的各类学科竞赛中获一等奖14个、二等奖44个、三等奖112个,获奖人数居衡阳市县市区之首。 当然,耒阳市教育还存在某些不足方面,但我们认为,一个教育水平原来较低的县市能在短短几年内奋起,除了领导者的睿智,教育战线全体同志的努力,就是教育督导评估的促进!我们希望这种督导评估制度更科学、更持久地坚持下去,以促进教育强省、强市的早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