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信息公开>高校动态

梦在“千年窑镇”:长理青年用数字技术一键复刻非遗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5-04-27 09:12 【字体:

在三湘大地奔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潮中,一颗生根于非遗的种子正“破圈”生长。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本科生王豪带领团队,以8个月时间的不懈奋斗,用数字云镜复刻千年陶瓷,让国礼技艺飞入寻常人家,用敢闯敢创、厚积薄发的实践,踏出了一条非遗数字化发展新路径。

窑光溢彩01

遇见非遗,抓住创业突破点

王豪与非遗的缘分早在年幼时便结下,家在湖南平江的他常跟着长辈去看节庆时的九龙舞。在那时,幼小的王豪心中便深深埋下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进入长沙理工大学学习后,他开始组建实践团队前往湖南各地调研非遗发展情况,发挥专业能力助力非遗“破圈”。

20248月,王豪与“泥人刘”品牌创始人、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刘嘉豪相遇在一次创业交流会上。交流中,他们发现彼此对非遗传承的期望与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创业。

在“泥人刘”工作室,王豪在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坤庭的指导下尝试捏泥,感受千年陶瓷的魅力。

窑光溢彩1201

与刘坤庭交谈中,王豪得知,一件精巧的陶瓷作品,从制作到完工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如何解决非遗高水平设计与低效率产能的矛盾,实现加大产能、批量生产?这成为王豪常常思考的问题。

携手解题,用数字技术焕发陶瓷“新彩”

凭借比赛积累的人脉,王豪顺利组建“窑光溢彩”团队。他召集伙伴们“头脑风暴”,最终讨论出以数字孪生技术将非遗技艺精准复刻的想法。经过大量采集产品款式和数据,建立地域特色模型库,再通过3D打印技术生产,有望缩短80%的生产周期。

团队走访联系了196位非遗传承人,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收集了1742份消费者问卷,了解非遗传承人对非遗数字化的认知程度与接受意向,进一步把握市场动态与消费者需求。

有了数据支撑,王豪和伙伴们尝试用数字孪生实现非遗技艺的动态重现,以数字云镜复刻千年陶瓷,并将项目起名为“铜官云镜”。

窑光溢彩03

团队与湖南师范大学技术团队合作,经过多次试验,利用结构拓扑优化与DLP打印技术两大数字算法,逐一突破了耗材成本高、制作效率低的技术难题,生产出的第一批3D打印陶艺产品仅仅使用8天时间就高精度复刻铜官瓷技艺。

落地生花,将小众珍藏推向大众共享

20251月,王豪与团队共同成立湖南曜薪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万。截至目前,公司签订合同金额达120万元。产品“金蛇纳福”被推荐为“院士·国礼”,实现当期10万元营收,并与12家商业协会及文艺展馆达成合作,仅线下试用便吸引了超3000人体验。

团队以高精度三维扫描为基础,捕捉陶瓷产品形状尺寸及颜色等数据,并进行参数化设计,实现铜官窑陶瓷的数字化保护与智能化生产,目前已获取14万件陶瓷手工艺品模型数据。

“创业比我想象中的要难,但好在有学校与团队在身后支持我,我从未想过退缩。”王豪期待“铜官云镜”能在湖湘非遗领域吸引更多人加入,一同打造非遗数字信息库,并推出更为丰富的文化产品。他希望持续为非遗产权保护与数字化发展贡献力量,让数字技术惠及更多非遗传承人,用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吹响“数字非遗”的号角。(通讯员 范子馨 黄雯静)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梦在“千年窑镇”:长理青年用数字技术一键复刻非遗

33655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