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探索校地合作新思路 助力创建乡村振兴新样板
2022年5月21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沅江市南竹山村进行,参与本次活动的有外国语学院院长姚佩芝、党总支书记李向明、党总支副书记许婷婷、团总支书记赵晗宇,学院辅导员段蜜、薛勇、张蓉以及学生会主席武洋等人。
年初,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向明与南竹山村村委会书记黄建国共同商议了大学生 “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建设与“三下乡”支教活动相关事宜。黄建国书记对姚佩芝院长、李向明书记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带领大家先后参观南竹山村森林草原湿地示范地、红色清廉教育基地、南竹山小学、农产品消费帮扶专区等当地特色地标,开展校地合作交流座谈会。
会上,黄建国书记从乡村振兴和教育两方面系统介绍了南竹山村规划建设情况,并表示发展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目前沅江特色农产品在外销策略上若能与高校合作,将大大提升南竹山村“造血”能力。支教层面,南竹山小学校长杨国华表示热烈欢迎并全力支持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支教活动。随后,李向明书记就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建设提出了两方面设想。一是根据南竹山村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引导青年学生尤其是沅江籍的学生回乡工作和创业。二是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结合涉外经济学院“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创新大赛等活动地开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外国语学院姚佩芝院长表示:“农特产品的推出应该遵循阶段性和地域性,并通过产品分类形式进行宣传销售,以此努力打造乡村振兴和校地合作的新模式,积极为湖南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贡献力量。”
最后,外国语学院书记李向明和院长姚佩芝对南竹山村委会表达了真挚的感谢。表示此次合作关系的确立,既能为乡村振兴输送优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又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大学生拓展除日常的理论学习外的社会经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校地合作模式的又一次创新,对于乡村振兴与学校人才培养都具有非凡的意义。(通讯员:戴薇 姚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