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信息公开>重点领域政务公开>教育督导

2016年度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7-03-24 00:00 【字体:

2016年度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

 

专项督导报

 

为全面推进我省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工作,省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省教育厅信息化办于2016年对各地、各高校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本次督导分两个阶段:一是各地、各高校就教育信息化工作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三通两平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信息技术安全和应用水平等方面进行了自查;二是组织专项督导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察看、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邵阳、娄底、常德、郴州、永州、益阳6个市以及邵阳学院、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科技学院、湖南城市学院、湖南文理学院6所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实地督导。

 

 一、各地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高校基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各市州建立了市州主要领导或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湘西自治州成立了州长任组长的教育四大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教育、财政、发改等9部门,州委、州政府多次组织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邵阳市市县两级均成立了以政府常务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教育、发改、财政、经信、科技、人社、质监、广电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县、校三级联动机制和各单位一把手责任制,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推进。

 

(二)重视顶层设计

 

十二五期间,各地、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精神,结合实际,加强了本地、本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邵阳学院、湖南城市学院、郴州职院等大部分高校均制定了本校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大部分市州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岳阳市政府印发了《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明确构建高效的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决策、统筹和协调推动;株洲市出台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2013-2015年)》,将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各项任务分年、分类、分层进行分解,做到目标任务明确到位、管理评价落实到位。

 

 (三)完善经费保障

 

为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持续稳步推进,各地、各高校在落实上级有关政策规定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费保障措施。郴州市建立了财政投一点、公用经费挤一点、企业垫一点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长效机制,2013-2015年全市教育信息化总投入3.7亿元;常德市将教育信息化工程列为教育三年攻坚计划中的四大任务之一,市本级每年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1000余万元;株洲市以小投入撬动大资金,近3年市本级投入900万元,通过推动县市区政府投入、引进企业参与投入,争取上级资金、试点示范以奖代补等方式,撬动全市经费总投入2.28亿元;张家界市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公用经费中用于信息设备设施、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运行的支出比例要达到10%以上,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设备类资金中有50%用于信息化建设。

 

(四)创新体制机制

 

各地能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服务驱动的思路,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推进模式。永州市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县域三通工程建设,政府加强与电信、移动等企业合作,共同探索宽带网络接入优选模式;邵阳市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联动协同机制,既有整体推进,又有重点突破;湘西自治州龙山县、泸溪县、古丈县、永顺县、花垣县以融资租赁等形式整体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湘潭市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工程采用了PPP建设模式,项目设计方案得到了国家财政部、湖南省财政厅专家组的高度肯定,被国家财政部、省财政厅列为2015PPP示范项目。

 

(五)加强督导考评

 

各地建立了督导考评制度,推进教育信息化规划和项目的落实落地。常德市、郴州市、岳阳市等地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衡阳市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督学责任区随访督导和年度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评的内容;永州市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工作考核,各县区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对学校的目标管理考核。

 

二、教育信息化工作成效

 

十二五以来,全省各地、各高校对教育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摆在了重要的战略地位,紧紧围绕重点任务,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稳步提升

 

 1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进展顺利。近年来,各地、各高校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建设项目,集中优势资源,实施统筹推进,校校通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201612月,全省高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全部实现;全省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接入率为91.53%,相比上一年增长了15个百分点,超过全国3.9个百分点;全省中小学网络接入宽带超过10M的学校比例为62.3%,与全国水平基本持平。

 

 2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成效明显。各地依托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三个课堂建设等项目,加快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终端环境建设。截至201612月,全省中小学配备多媒体设备教室9.8万间,班班通覆盖率达74.5%,比上一年增长了2个百分点,其中,长沙、株洲、郴州中小学班班通覆盖面达90%以上。

 

 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务实有效。各地依托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世界大学城等平台,以教师为主体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截至201612月,高教新干线已建立师生个人空间11.9万个,湖南基础教育资源网的师生个人空间为63.4万个,有20万余名中小学教师应用个人空间开展教学,带动了教育理念变革和教学模式创新。

 

    (二)信息化教学基本普及

 

          1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扎实推进。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积极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晒课人数位、平台晒课堂数均居全国前列。株洲、岳阳、衡阳等市参与晒课教师数在2万人以上;郴州市教师注册数和晒课数均超额完成省教育厅规定任务;永州市通过上优课、晒优课、评优课,促进了数字教育资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应用。

 

2三个课堂等信息化应用模式逐步深入。目前,全省建立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80个,共吸纳骨干教师、青年教师2.6万余人,原创资源20万余条,访问量超过5600余万次;中职学校专递课堂已覆盖了武陵山片区37所农村中职学校的17个专业;高等院校立项高校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及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普通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及应用”2类共7个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名师空间课堂”146门、微课课程25门。各地结合实际,加快推进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郴州市通过开展网络联校试点工作推动三个课堂建设,全市11个县市区陆续开展了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的试点,有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永州市在零陵、新田等7个县区开展网络联校工作,建设同步课堂和专递课题,实现了农村贫困地区孩子共享教育优质资源,促进了教育均衡。

 

  3.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有效提高。各地、各高校在省教育厅的统筹指导下,积极开展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工作,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截至201612月,全省各市州共培训教师约33.9万人次。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制定了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标准;益阳市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指标体系,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的重要条件。

 

 (三)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不断涌现

 

 1.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的试点项目深入推进。近年来,各地以省教育厅实施教育信息化试点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项目为引领,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创新实践。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积极探索利用微信、空间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远程答疑,解决学生顶岗实习中的管理、指导难题;怀化市以农村中小学网络联校建设为纽带,通过“1+N”“N+N”的形式,实现主校与分校课堂教学过程同步实施、教师同步研修、教学资源同步共享;株洲市的知识点跟踪,以学定教二维码应用等模式在全国推广;湘西凤凰县箭道坪小学和龙山县教育局的教育信息化成果在首届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展演活动中向全国推介。

 

2.课堂教学新模式不断涌现。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主阵地,各地、各高校充分认识课堂的重要性,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长沙民政职院、湖南铁路科技职院、湖南化工职院、湖南工艺美术职院、湖南机电职院等院校结合所教课程,探索了S-ISAL教学创新与推广、网络空间挑战式教学法、教学做养四维混合式空间教学法、闯关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SFCM)等,并在全省示范推广;邵阳市隆回县利用网络联校试点县的优势,通过录播系统、网络联校系统,构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交流模式;永州市在互联网环境下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尝试微课、慕课等新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均衡发展。

 

 (四)网络安全体系逐步完善

 

 1.网络安全责任体系逐步建立。各市州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成立了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建立了网络安全责任制度。常德市以教育网络安全综合管控体系试点市为契机,成立了常德市教育信息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印发了《常德市教育信息网络安全保护和管理制度》;邵阳市成立了党政一把手负责的统筹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机构,设立并明确专门机构及管理人员;永州市成立了由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机房管理办法》、《中小学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等制度。

 

 2.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得到落实。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教育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措施,开展定级和备案。邵阳市于201512月底完成了未定级备案信息系统的定级备案工作;常德市全面完成了市本级所有信息系统的定级、备案工作;永州市已有28个市局及直属单位所涉及的应用系统进行了定级,占总数的87.5%

 

 3.网络安全保障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为保障网络安全,各地加强了网络安全队伍建设。娄底市教育局建立了网络和信息安全宣传队伍,配备专兼职宣传信息员115名;郴州市组织全市345名网络管理员参加了省教育厅举办的教育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各县市区每年组织开展本级教育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永州市在积极安排信息管理员参加省级培训的同时,认真组织对各县区相关负责人和信息管理员进行培训,到目前为止,市级培训达300人次,省级培训已达185人次。

 

三、主要问题

 

 (一)统筹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些地方和高校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认识程度不足,缺乏统筹规划,信息化领导机制还不健全。个别市的内部统筹协调机制尚不完善,发改、财政等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还未真正建立,教育信息化发展合力需一步形成。

 

(二)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未发生改变,大部分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还处于浅层阶段,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难点问题的手段较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需进一步加强。

 

(三)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环境发展不平衡

 

一些地方的中小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班班通覆盖率还未完成十二五任务指标。同时,信息化基础支撑环境建设在城乡间、校际间存在较大差距,中心城区和示范性学校建设水平高,普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设施设备缺乏,资源匮乏,与教育教学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四、督导意见和建议

 

 (一)完善教育信息化工作统筹机制

 

各地、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理顺信息化管理体制,完善组织领导,明确职能部门。各地要加强统筹,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财政、发改、人社、工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机制,形成教育信息化工作合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能归口,形成统筹协调、业务部门分头推进、技术部门分工协作的良好局面;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由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的制度,全面统筹本校信息化的规划与发展。

 

 (二)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

 

各地、各高校要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鼓励学校、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变革。对新模式的探索应以试点工作为抓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普及推广成功模式和先进经验,不断推进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三)积极探索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

 

各地、各校要持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信息化教学推广活动,加大共享力度,形成全学科、全覆盖的优质教育资源体系;要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培育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市场,积极探索在生均公用经费中列支购买资源服务费用的机制,将数字教育资源的选择权真正交给广大师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保障基础性数字教育的供给,充分利用已有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将资源免费提供给农村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学校。

 

(四)完善教育信息化可持续投入机制

 

各地要在投入中发挥主体作用,将教育信息化经费列入市、县两级政府财政预算,形成资金投入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社会团体、企业支持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教育信息化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增加部分主要用于学校购买信息化服务,满足学校信息技术和教师培训等方面开支需求的要求,不断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




                                                                  湖南省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2017322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2016年度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

1371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