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督导委员会对娄底市娄星区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意见
根据《湖南省教育督导条例》和《湖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方案(2014年—2020年)》的有关规定,5月22日至24日,省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部分省督学和有关专家,对娄底市娄星区进行了第三轮“两项督导评估考核”。督导评估考核组听取了娄星区人民政府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区委书记和区长的述职报告,核查了有关财务账目、会议记录、文件和相关资料等,并实地考察了20所学校,其中公、民办幼儿园8所,小学5所,初中4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高中3所,走访了部分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人员,抽查了教师备课本和学生作业本。综合本次督导评估考核的情况,省教育督导委员会对娄星区教育工作提出如下督导评估意见。
一、 督导评估结论
根据督导评估考核组提出的初步意见,经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共同审议,并报省教育督导委员会审定,本次督导评估考核认定:娄底市娄星区政府教育工作及其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实绩督导评估考核达到优秀等次;娄星区 “教育强县(市、区)”评估验收合格,认定为我省第三批教育强县(市、区)。
表一:“两项督导评估考核”、“教育强县(市、区)”评估得分情况
指标 县(市、)区 | 综合性 指标 (分) | 学前 教育工作(分) | 义务 教育工作 (分) | 普通 高中教育 (分) | 职业 教育 (分) | 合计 (分) |
娄星区 | 94 | 95 | 94. 5 | 97. 5 | 381 |
本次督导评估考核对义务教育校际差异系数进行了监测, 娄星区初中、小学校际差异系数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初中低于0.55,小学低于0.65。同时对全省20个县(市、区)的社会公众教育满意度开展了入户抽样调查,娄星区社会公众教育综合满意度排名第13,低于本次调查的平均水平。
表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监测结果
县(市、区) | 初 中 | 小 学 | ||
差异系数 | 同类地区排名 | 差异系数 | 同类地区排名 | |
娄星区 | 0. 45 | 18 | 0. 52 | 20 |
注:1.分类地区排名为该区县在全省同类地区中的排名。 2. 因分类地区目标值设定不同,非同类地区各区县综合得分不具可比性。 |
表三:社会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结果
县市区 | 政府重视程度 | 教育 质量 | 教育 过程 | 教育 公平 | 教育 收费 | 教育 安全 | 综合 满意度 | 本次调查排名 |
娄星区 | 0. 69 | 0. 71 | 0. 64 | 0. 56 | 0. 64 | 0. 68 | 0. 65 | 13 |
本次调查平均 | 0. 71 | 0. 71 | 0. 67 | 0. 56 | 0. 66 | 0. 69 | 0. 67 | - |
二、 主要成绩与经验
(一) 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强力推进教育发展
娄底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自2012年制定并实施化解中心城区大班额四年行动计划,加大了教育投入,扩充优质资源,推进教育公平,有力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娄星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工作目标,先后制订并下发了《关于建设教育强区的决定》、《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2012-2015)四年行动计划》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近三年来区委、区政府召开议教会议13次,现场办公会18次以上,研究解决普通高中债务、高中教师绩效工资、教师编制、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大班额化解等重大问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心系民生、情系教育,带头挂点联系学校,联一校兴一校,为学校发展排忧解难。
2.共创教育发展良好环境。一是职能部门积极履职尽责。区发改局把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为教育争资引项,用于校舍改造和建设;规划、国土、住建为学校选址、立项、用地规划简化手续,优先报批,严格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公安、司法联手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积极为学校调处周边矛盾;区财政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为教育发展与改革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区人社、编办为教师队伍建设尽职尽责,充分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关工委、妇联、残联等部门积极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扶贫助残工作,仅2015年共资助贫困学生、留守儿童1983人次,扶助资金215.25万元。二是落实涉校检查准入制度。严格部门涉校检查报批手续,区纪委出台部门涉校检查规章制度,涉校检查须经区教育局同意并报分管副区长批准方可入校,严禁各职能部门到学校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三是捐资助学蔚然成风。大汉集团、五江集团和清泉集团等爱心企业捐资2千多万元以上,民间爱心人士对教育慷慨解囊。双江乡2015年社会各界捐资助学450万元。
3.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校园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的要求,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任组长,教育、综治、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学生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乡镇都成立了相应组织,努力打造平安校园。近年来共投入资金1366万元用于校园安全设施建设等项目;投入资金788万元,将全区学校食堂进行标准化改造,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对校车的监管非常严格,区校安办给全区128辆校车都安装了GPS监控系统,并纳入了教育、交通、公安等部门的监控视频。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责任明确,相关部门联合执法,通过明查暗访、摸排布控,有力打击了校园周边违法犯罪活动。
(二)依法保障教育投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1. 科学规划,学校布局趋于合理。娄星区按照“整体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围绕化解大班额的工作目标,结合中小学校校舍安全、中小学校生活设施改造、普及高中教育“扩容提质”等工程,出台并实施《2011-2015年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幼儿园中长期布局规划》,学校布局逐步优化。
2. 加强统筹,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娄星区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实行教育经费统筹管理,经费预算实行“两上两下”的编报程序;教师的基本待遇得到落实,“两个比例、三个增长”的法定要求基本得到落实。
表四:教育投入法定增长情况
单位 主 要 指 标 | 娄星区 |
2014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 | 22. 58 |
2015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 | 22. 60 |
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2015年比2014年增长(百分点) | 0. 02 |
财政经常性收入2015年比2014年增长比例(%) | 6. 50 |
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拨款2015年比2014年增长比例(%) | 11. 13 |
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百分点) | 4. 63 |
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2015年比2014年增长比例(%) | 0. 67 |
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2015年比2014年增长比例(%) | 2. 96 |
3. 多方筹资,民生工程成效显著。在本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娄星区采取贷款融资、土地划转、盘活闲置资产、引入民营资本等方式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学校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大手笔化解大班额。截止2015年底,实际投入近3.1亿元,新建了吉星、长井、先锋三所学校,改扩建学校14所,新建教学楼和综合楼17栋,扩容改造教学楼13栋,新建塑胶运动场6个,高标准体育馆3个,新增学位15500个,2015年秋季城区小学平均班额由2012年的83人下降到60.5人,初中由78人下降到59.85人。二是充实教育教学仪器设备。2014年以来,娄星区共投入1400万元,用于学校的计算机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等功能室设备配置,学校教学仪器基本齐备。城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得到了很大改善。
(三)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1.完善学前教育发展机制。近年来,娄星区委、区政府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原则,加快了幼儿园建设步伐。区政府制订了《关于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2011—2015)》。建立了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学前教育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4年来,政府投入1100多万元,在乡镇新建了7所公办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近年均达87%以上。
2.创新师资队伍引进方式。区编委核定了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公办编制标准,公办教师纳入教师总编制,财政予以保障。并且建立了每年招考与定向委培教师的长效机制,幼儿园公办教师占比逐年提高。公办幼师工资和绩效工资与义务教育教师同等待遇,全额由财政负担。
3.大力扶持民办学前教育。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娄底市、区两级政府在地方经济下行压力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有限的形势下,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一是对民办幼儿园实施了多项专项奖补,奖补资金向民办幼儿园倾斜。二是对民办幼儿园教师启动了职称评定工作,提高了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区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决定》,规定民办园用水、用电、用气按居民使用价格执行,并严格执行到位。
(四)坚持统筹兼顾,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1.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师资均衡力度大。2013年秋至2015年秋,全区共交流配置344人,实地查看的石井乡与杉山乡的中心学校校长均从城区学校调入,以先进理念引领了农村校的发展,学校文化面貌焕然一新。新进教师100%分配到农村薄弱校,其中401人分配至各乡镇,130人安排到薄弱校。乡镇教师队伍年轻有活力,35岁以下教师占总人数的51%。二是城乡对口帮扶成效显著。小碧中学在娄底三中的帮扶下,教育质量迅速提升,中考综合评价跃居全区第一;娄底七中与二中捆绑发展,教师校际交流,教学交流互动,资源相互利用,近两年时间,学生人数迅速增加,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在教学资源共享方面,启动了“1+2网络联校”的有效合作,目前有6所城乡学校参与这一项目。2014年,学籍统计数显示出城区学生向农村回流现象,2015年秋季,农村学生增加了410人。
2. 不断优化普高教育。娄星区重视高中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扩容促优”战略,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区政府大力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将区教育局原办公楼、区教师进修学校全部划入娄底二中,扩充学校面积;三所高中都有高标准的体艺馆和塑胶运动场。三所高中7902万元的债务由区政府一次性剥离到区城乡投,债务利息由区城乡投全额拨付。3所普通高中学校中,有市级示范性高中2所。学校布局比较合理,办学规模均超过18个班级。教师学历合格率100%,研究生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5%。2015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正考合格率全区平均87.22%,超过全省平均水平5.09个百分点。
3. 着力打造“一校一品”。娄星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广泛开展素质教育,“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理念深入人心。如娄底三小的综合实践活动、四小的教研强校、吉星小学的“五雅”文化教育、二中的体育特色、三中的校园文学都形成了品牌,七中的武术教育、八中的国学教育、石井镇中学的书法教育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四中的“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育人实践取得初步成效。全面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娄底四小、五小、吉星小学等5所学校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三、 主要问题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和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娄星区将中小学校等二级预算单位作为一级预算单位管理,中小学校预算财政直接下达到学校;师训费、民办教育发展基金、学前教育经费和教育督导经费等资金,财政未纳入教育部门年初预算统一编制。
二是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缺口。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收入中2.5%、学生资助配套资金等教育专项经费存在缺口,生均公共财政公用经费支出的增长是通过追补公用经费后得以实现的。
三是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所查中小学校存在生均占地面积不达标、功能室不全、仪器设备老化陈旧、数量不足的现象,部分学校图书馆没有达到要求,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同时,化解大班额虽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目前中心城区班额与国家要求(小学班额45人,初中班额50人)仍有较大差距,2013年至2015年小学大班额的比例(81.7%、85.1%、87.3%)仍在逐年上升,化解大班额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区政府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教育经费预算管理体制,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保持化解大班额的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
(二)要整体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
一是农村公办中心幼儿园管理体制有待理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无独立法人,组织机构代码依附在乡镇中学,乡镇中学对幼儿园进行行政管理,具有对园长的任免权。二是乡镇公、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卫生设施配置等需要进一步改善。三是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配备不齐,卫生保健常规工作不到位。四是聘用教师保险购买不全。
区政府要进一步理顺农村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管理体制及隶属关系,使幼儿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办学单位,有效促进幼儿园的自主管理。要配备专业的卫生保健人员,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和卫生设施。要按照《劳动合同法》为聘用教师购买社会保险。
娄底市娄星区人民政府要针对目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于12月份报省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娄底市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要对娄星区的整改工作加强跟踪督查和指导,并于12月底汇总反馈各项整改情况。省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在适当的时候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评估。
湖南省教育督导委员会
2016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