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湖南省高校第四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强研究生应用电子信息基础理论进行电子系统设计的能力,推动研究生电子信息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研究,决定举办湖南省高校第四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现将赛事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组织 本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湖南省教育厅主办,长沙理工大学承办,湖南省电子学会协办。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二、参赛对象与要求
2. 参赛队伍数量:具有电子、电气、控制、计算机、通信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可报不少于8支、不超过14支的参赛队伍;具有上述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可报不少于5支、不超过9支的参赛队伍;其他研究生培养单位可报不少于3支、不超过5支的参赛队伍。 三、命题说明 1. 命题方式:竞赛采用开放式命题与企业命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 开放式命题范围包括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技术与系统、电子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网络与计算机、集成电路设计、微波工程、机电一体化、图像多媒体、软件工程等领域。 3. 企业命题包括国内外涉及电子信息领域的命题,具体命题信息将于11月初在竞赛承办单位网站上公布,网址:https://www.csust.edu.cn/dq/index.htm。 四、参赛作品要求 1. 参赛作品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原则上应包括以下内容:(1)作品难点与创新;(2)方案论证与设计;(3)原理分析与硬件电路图;(4)软件设计与流程;(5)系统测试与误差分析;(6)作品总结。论文字数8000-10000字为宜,可不限于以上内容。 2. 参赛作品演示视频 视频分辨率不小于640×480,时长不超过15分钟,格式为avi、mp4、wmv之一。视频内容包括作品原理及创新点、结构介绍、功能演示等三部分。出现在视频中的参赛队员须穿着正装出镜,使用普通话讲解作品,配备字幕。 3. 参赛作品宣传海报 每件参赛作品须提供宣传海报电子稿一份,宣传海报内容、格式及尺寸将会在参赛联络QQ群中另行通知。 五、评审办法 竞赛分两个评审环节:作品评审和现场答辩评审。 1. 作品评审 作品评审包含作品初评和作品展示两种方式: (1)作品初评:各参赛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向组委会提交参赛作品电子版,包括技术论文、作品演示视频和作品展示照片(提交时间和要求见后),初评采用网络评审。 (2) 作品展示:参赛队按照自选命题设计参赛作品,撰写技术论文,并制作符合设计方案的演示实物。所有参赛队伍必须统一制作展板并携带实物作品到指定地点进行展示和介绍。评审专家委员会通过听取作品介绍和现场问答,根据参赛作品的展示效果、创意创新性、功能完整性、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等综合因素进行评分。作品评审后取前40%优秀作品进入现场答辩环节。 2. 现场答辩评审:重点考核参赛队的整体素质,参赛作品的水平、参赛队员临场发挥和团体协作能力。进入现场答辩环节的队伍通过抽签确定答辩次序,每支参赛队伍答辩时间为15分钟(包括10分钟演讲和5分钟质询答疑)。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演讲和答疑情况给出答辩环节评分。 六、奖项设置 1. 团队奖:对进入答辩环节的参赛队按照参赛作品评审得分(占60%)和现场答辩评审得分(占40%)综合计算出各参赛队的总分数,根据总分数从高到低(分数相同时,以作品评审得分高者优先)依次取20%、30%和50%的队伍评为团体一、二、三等奖。 2. 优秀指导老师奖:原则上团体一等奖的指导教师评选为优秀指导教师奖。 3. 优秀组织奖:设置3项优秀组织奖,由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各单位竞赛工作组织情况和获奖情况综合评定。 七、竞赛时间和地点 1. 作品展示时间和地点:12月19日上午,作品展示地点为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体育馆。 2. 现场答辩时间和地点:12月19日下午,答辩地点为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大会堂。 八、报名事项 1. 报名组织:请各参赛单位于11月20日前将参赛队伍报名表(盖公章)集中报送竞赛组委会,同时报送电子版。各单位在提交报名表时一并提供学籍信息(可从学信网截图打印)等相关纸质证明资料备查。 2. 作品提交:各参赛单位于12月6日前向组委会提交参赛作品电子版,包括技术论文、作品演示视频和作品展示照片。参赛作品技术论文、作品演示视频和展示照片的电子档文件存放在一个文件夹并压缩,命名为“学校名称_作品名称”并上传到百度网盘,将下载链接和提取码发送到组委会邮箱。 3. 赛事联系:为方便赛事联系和各项事宜发布,组委会开通了“2020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QQ群,群号:1132124760。 联 系 人:贺科学 兰梦莹 0731-85258316 电子邮箱:448320536@qq.com 通讯地址: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工科一号楼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办公室,邮编:410014。
附件:湖南省高校第四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报名表
湖南省教育厅 2020年11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