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市州动态

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两合三化五真”模式为中职生成长赋能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5-09-25 09:56 【字体:

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的渊源,可追溯至1914年创办的“湖南私立福湘女子中学”,革命先烈杨开慧曾在此求学。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浪潮奔涌,面对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现实需求,学校毅然转型职业教育,全体师生以弘扬工匠精神为己任,开启职业教育新篇章。历经40余年职教办学,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地方及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如今,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学校致力于让每名学生既掌握扎实的文化基础,又练就过硬的技术技能,真正实现“就业有优势、升学有通道、发展有潜力”。学校始终在时代浪潮中找准定位,让职业教育的价值落地生根。

“两合”建专业:校企携手让专业“接产业、有底气”

步入学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身着工装的学生正在操作与产业一线同步的设备。“这些设备和产业园生产线并无二致,我们现在学的,就是将来职场要用的真技能。”毕业于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肖为回忆道。他曾跟随教师刘国云参与真实项目,攻克技术难题,最终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以前觉得技能只是会一门手艺,现在才明白,这是往后在社会立足的硬底气。”

这样的场景,源自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两合”实践。长沙电子信息产业底蕴深厚,学校将“产业场景”引入校园,打造“双师”协同的课堂模式——专业课上,校内教师讲透理论,企业导师带练实操,真实的生产难题成了实用的“教材”。“长沙市新时代好少年”获评者丁炎城对此深有体会:“在校期间,我们不用等毕业就能接触到行业里的真实故障排查,教师和企业导师会一起带着我们拆解问题、动手解决,不是光听理论就能懂的。”

在“两合”实践的持续推动下,学校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年来,学校连续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一等奖,并成为湖南省该赛项的国赛集训基地。学校被国家教育部门评为“国赛突出贡献单位”。学校始终坚持产教融合、对接产业,已为长沙电子信息产业输送了6000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中400余名学生在省市级及以上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充分彰显了学校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扎实成效。

“三化”优课堂:数智赋能让学生“学得会、能力强”

“电子技术课程原理太抽象,光靠画图根本理解不了”“焊接技能练得好不好,只能靠教师肉眼看”……这些曾困扰中职课堂的难题,如今在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有了全新的破解之道。作为湖南省信息化标杆校,学校以“可视化、数据化、智能化”的“三化”课堂重构教学场景,让知识变直观、让成长可量化,为中职学习注入全新“灵气”。学校是长沙市仅有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技能名师工作室,引领全市人工智能教学的发展方向;成立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教师创新团队,积极推进专业课程智能化与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学校搭建的智慧教学平台,已融入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能敏锐捕捉课堂上的学习动态,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制贴合需求的学习方案。电子技术专业学生温振千,曾在专业学习中遇到瓶颈,后来在针对性辅导和适配性资源的辅助下,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师范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特意回到学校向教师致谢:“以前总觉得中职生想冲刺理想高校遥不可及,后来才明白,找对方法,梦想就能落地。”这样的心声,道出了不少学生的成长感悟。如今,学校文化课普测优秀率达90%,越来越多的学生如温振千一般,踩着“技能+文化”的双轨台阶,走进理想的高等学府。

“五真”实践路径:闭环培养破除“实践虚、评价偏”,育出“真人才”

“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必须让学生在‘真场景’里练就‘真技能’。”学校党委书记周树明的话,道出了“五真”实践的初衷。学校以“真岗位”对接行业需求、“真资源”匹配产业前沿、“真技能”夯实专业根基、“真评价”校准成长方向,构建起指向“真人才”培养的“五真”实践体系,彻底改变“纸上谈兵”的教学困境,实现从“学知识”到“能成事”的闭环成长。

如今正在湖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邓天毅,就常想起当初的学习时光。那时他参与的首个企业合作项目,前前后后修改了八版才达到企业的要求。“当时觉得反复调整特别烦琐,后来才慢慢明白那份‘烦琐’的意义——学校给我们的是真实锤炼能力的平台。”正是当年那些不断磨砺的日子,让他在后来的学术研究路上,总能快速适应新领域、啃下硬骨头。

这样的成才故事不胜枚举:有人深耕学术读到博士,有人成为省级劳模,还有人创办科技企业。2024年学校110周年校庆座谈会上,谈及母校培养,“长沙市五一劳动奖章”、“长沙市优秀工匠”称号获得者龙云泽深有感触地表示:“母校给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底气’——无论面对什么挑战,都敢学敢试,懂得如何解决问题。”

除了技能培养与升学通道,学校还积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学生团队设计的“服务乡村学校智能校牌系统”,兼具远程监护与家校互联功能,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便利,获得第二十八届全国发明金奖;另有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智能家居设计,在黄炎培创新大赛中摘得一等奖。近年来,学校搭建的“三创名师工作室”已累计孵化36个创新项目,发明17项专利与软著。

如今,走进这所百年学校,随处可见“每个人都能发光”的蓬勃生机。学生可选择毕业直接对接职场;可冲刺职教高考,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怀揣创业梦想的学生,还能在学校创新创业平台上探索实践。

当下课的铃声响起,实训室的机器缓缓停下,学生们背着书包走出校园,脸上洋溢着充实的笑意。在职业教育迎来发展黄金期的今天,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以百年匠心践行育人初心,用“两合三化五真”教学模式助力育人方式,不仅为学生铺就了成长成才之路,更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这份实践,正让职业教育的好声音传得更远、更广。(刘永红 刘菁)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两合三化五真”模式为中职生成长赋能

3381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