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市州动态

[郴州]记者调查:农村寄宿制学校好处的背后有隐忧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1-11-13 00:00 【字体:
   本网讯  10年前,我国对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最大的基建项目――“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全面启动。不少地方撤点并校,集中办学,整合资源,寄宿制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工程启动以来,寄宿制学校给农村学生带来了哪些利弊?产生了哪些影响?近日,笔者利用开学检查机会,走访了郴州市一些农村学校,切身感受到寄宿制学校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的一系列深刻变革。

    寄宿制学校建设让城乡教育日趋均衡

    9月中旬,笔者随同苏仙区教育局负责人来到距郴州市区20多公里的大奎上乡九年制寄宿学校。这是苏仙区最偏远的一个高寒山区乡,2008年一场冰灾将学校的建筑物全部损坏。在各级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学校共投资570万元的教学楼、综合楼等主体工程拔地而起。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2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共有教室20个,计算机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电子备课室等一应俱全,有学生宿舍、食堂及其他寄宿设施,可容纳500多名学生寄宿。其它附属工程如围墙、改水、绿化美化等也相继完成,校园里绿草如茵,树木葱茏,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与城区学校相比毫不逊色。

    不久,下课铃声便响起,一群学生来到食堂,笔者上前一看,青椒炒猪肉、酸萝卜炒海带、清炒土豆丝,三个菜,荤素搭配,一问价格,“三块五!”又问味道如何,“蛮好!”初三学生曹赛平一边吃一边高兴地对笔者说。对面墙壁42寸的大彩电正在播放中央台的《新闻30分》,同学们边吃边抬头看……至此,这些的山区孩子没有早晚赶路的艰难,也没有带冷饭冷菜的辛酸,寄宿制学校成为有益于孩子身心成长的精神家园。

    在北湖区江口乡中心学校,五年级学生肖丽霞的学生涯与本村年长的孩子不同。每到周日下午5点,区政府出资的校车就会把她和村里在乡中心学校读书的孩子从村口接到学校,周五放学后又将他们送回家。提起现的在学校,肖丽霞高兴地对笔者说:“以前我们在村小只上语文、数学、思品三门课,如今这里多开了英语、美术、音乐、电脑、体育等好几门课程,上课用多媒体教学,内容直观易懂,能用电脑绘画,能用英语问好……”

    笔者随意走进一间学生宿舍,发现地面比较干净,箱子摆放整齐,被子叠得有模有样,就连口杯牙刷也摆成“一”字形,每层楼有一卫一池一阳台。宿管员告诉笔者:“我们从教孩子怎样铺床叠被到怎样打扫寝室,从衣物、毛巾的摆放到整理内务,从早睡早起到按时完成作业……从洗手做起,从洗衣做起,从刷牙做起,孩子们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逐步养成。

    学校在进行校舍建设及改造的同时,以创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实验区为契机,启动教育信息化工程,在综合楼装备了图书阅览室、书画美术室和计算机应用室,并安装了多媒体教学控制系统,让师生们足不出校就可了解全国及世界形势。 

    寄宿制学校好处的背后有隐忧

    农村寄宿制的好处不容质疑。但目前大多数县级财政仅能保干部和教师工资的发放,对中小学校投入不能满足寄宿制学校的需要,山区寄宿制学校尤其是寄宿制小学存在的问题较多,令人担忧。

    苏仙区岗脚学校校长雷跃就与笔者一起算了账,目前城乡小学公用经费200人以上学校生均经费都是300元/年,实行同一个标准,而城乡学校在开支上却有较大差别。以该校为例,学校现有418名学生,与同规模的城区非寄宿制学校相比,公用经费需多出的部分有:煤炭费10000元,用于煮饭和烧开水、洗澡水等;水电费8000元,用于寄宿学生早晚自习、寝室用电,冰柜、消毒柜用电等;寄宿设施维修费8000元,用于学生餐厅桌凳、寝室床铺、卫生间设施、水电设施、锅炉房及设施维修检验等;食堂及学生宿舍临时工的工资24000元等;寄宿生服务性支出1000元,用于学生衣物的洗涤用品、宿舍餐厅的消毒保洁用品等。

    雷跃说:“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农村寄宿制学校每年用于寄宿生的费用就占了公用经费的一半,而城区非寄宿制学校则不用出这笔钱,实际上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公用经费只有城区义务学校的一半。况且,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国家只是解决校舍建设问题,却不包括人员配备。食堂管理员、炊事员和学生宿舍保育员,既没有给编制,也没有拔付工资,上级又不准多收一分钱,只能从有限的公用经费挤出一点发临时工的工资。如今是寄宿生越多,学校亏损得越严重,有时保学校运转都有很困难。”

    其实,农村寄宿学校最大的还安全问题。苏仙区廖王坪学校校长彭国平就坦言:“如果说学校经费问题有困难,我们还可以节省和借钱解决,一旦学生出了安全问题,学校却担不起这个责任。加之低年级学生年龄偏小,自理能力差,安全意识淡薄,对孩子的照顾就必须更加仔细,更加贴心,老师所花费的精力也就相对更多。没办法,我们的教师只能从单纯的白天教学转向24小时管理,延长工作时间,对寄宿制学生实施‘圈养’,增加管理内容及难度,大部分班主任往往需要身兼数职,同时扮演老师、家长、保育员甚至心理医生等多重角色,致使其的身心压力不断增加,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

    此外,山区交通不便,学生坐“三无”车辆和农用车的现象仍屡禁不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期盼政府解决寄宿制学校实际问题

    实践证明,农村中小学实行寄宿制,有利于更多的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但农村寄宿制学校目前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应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必须逐步加以解决。

    首先要解决寄宿生食宿难问题。白露塘镇中心完小地处郴州出口加工区内,现有600名学生,寄宿生390名。2005年,学校利用原镇农校8亩土地种植蔬菜,用空闲的四间平房修建猪栏,安排一名家属负责养猪,每年养生猪两批,可出栏生猪60多头。学校自养的生猪,一头也不卖,每星期宰杀一头,全部用于食堂改善师生生活,还用养猪种菜赚的钱补贴寄宿生的一元早餐费,此举大受家长们的称赞。但校长邓毛清却有苦恼,由于寄宿生人数增加较快,原有的287个床位现住着390个学生。好在今秋将六年级学生分流到镇中学,否则,寄宿生的拥挤状况问题就更加难以解决。

    其次要解决工勤人员及校医问题。邓毛清还诉苦道:“我们学校的老师现在是一专多能,上课是教师,开饭是厨师,课外是心理辅导员,晚上是寝室管理员。由于学生太小,有的小孩尿湿了裤子,老师们需帮其换下来烘干;有的孩子上体育课撑开了裤子裆,也要老师给其缝上。加之没配备专职的保育员,每个宿舍尽量将高年级的和低年级的学生搭配到一块住宿,老师们轮流值班,晚上定时到宿舍检查,真是操碎了心!最怕的是学生晚上得急病,担心出意外事故。”因此,校长们迫切需要增加合格的医疗、宿管等工勤人员。

   再次要加大经费投入。国家对农村寄宿制学校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主要是用于宿舍楼、教学楼的建设,配套设施却需自己解决。一些学校虽有漂亮的校舍,学生宿舍却依然是老式的木架高低床;有的学校连学生食堂就餐的桌椅也没有,孩子们只能拿着碗蹲在院子或在教室里吃饭。实施“一费制”后,农村中小学校经费来源是财政拨付的生均公用经费,而城乡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是同一个标准,显然寄宿制学校的运营成本远高于非寄宿制学校,大部分寄宿制学校面临着巨大的经费缺口。苏仙区邓家塘学校校长李文华就无奈地说:“我们是一所仅有210名学生的山区学校,寄宿生较多。今年上期算了一下账,现在每增加一个寄宿生,学校至少要增加120元的经费支出,仅靠生均公用经费,学校每期要亏损10000元。要不是有爱心人士的资助,我这个校长恐怕要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通讯员 张贵付)


责任编辑:袁轶雄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郴州]记者调查:农村寄宿制学校好处的背后有隐忧

995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