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第四督导组:督导常德市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省纪委省监委驻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和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有关同志到常德市教育系统就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调研督导。督导组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文件资料等方式,了解该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从督导情况看,常德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聚焦师生这个防控主体,狠抓各项防控工作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2月16日24时,全市教育系统无确诊病例,累计发现医学观察病例30例,已解除观察26例,现有观察病例4例(学生),有力保障了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了校园的安全稳定。督导组认为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一、提高站位,当好疫情防控“总指挥”。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作为疫情防控的战略指导,摆上位、学到位、贯彻到位,牢牢把握防控工作总方向。一是思想认识到位。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党中央、国务院每次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部署,市局通过召开党组会、全市教育系统电视会议等形式,迅速传达学习,实时对标看齐,统一思想认识,确保疫情防控工作高位推进、高效落实。二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4个工作组,拟制系列工作方案、各组操作手册、应急保障措施,做到内外畅通、上下联动。建立市局领导包县和市直学校,县局领导包乡镇,乡镇中心校领导包基层学校,校长包班级,班主任包学生“五级”疫情防控责任制,确保防控责任到岗到人。三是调度指挥到位。市局先后4次召开局党组会、2次召开全市教育系统视频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组建各级疫情防控微信工作群,领导小组办公室随时通报情况、沟通信息、调度工作,做到了“值班值守全天候、信息沟通全天候、协调调度全天候”。
二、准确研判,下好疫情防控“先手棋”。一是前瞻研判。疫情暴发后,市教育局高度敏感,及时进行分析研判,考虑到湖南、湖北在空间距离、气候条件等方面有高度的相似性,且常德市毗邻湖北省荆州、宜昌、恩施3个市州,接壤交界线长达346.5公里,两地人员往来密集,防控难度大。加之疫情发生时,正值学生放假和务工人员返乡高峰,感染风险高。对此,市教育局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前瞻研判,为疫情防控工作赢得了先机。二是提前预警。1月23日,局党组根据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利用各类主流媒体、家校微信群及时向全系统干部职工和院校师生下达“预先号令”,联合市卫健委、疾控中心及时发布疫情防控知识、学校复课防控指引,对全市大中小学校疫情防控做出了全面规定和详细指导,确保全系统人员从思想上提前进入应急模式。三是超前布控。主动与重点疫区师生员工所在地卫健部门建立联系,实时掌握当地疫情信息和传染源动态,及时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分类明确各级责任,细化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台账,确保各项工作过程全覆盖、可追溯、能回查。市、县教育部门主动与当地卫健、疾控中心建立联络机制,实行疫情信息共享,确保遇有情况及时有效处置,第一时间形成联防联控工作格局。
三、快速反应,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针对此次疫情传播快的特点,全市教育系统坚持早字当先、快字当头,掌握疫情防控工作主动权。具体做到了“三个第一”:第一时间转发和落实省教育厅文件,从1月23日起,先后下发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应急预案、延期开学、复课防控指引等文件,及时传达上级防控工作要求,确定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明确相关工作任务、职责和要求,有力有序指导疫情防控;第一时间组织各地、各校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家长微信群、学生微信群、手机短信等渠道,发布疫情信息、防控知识等20000余条,确保防控形势家家知晓、防控意识人人提高、防控知识人人了解;第一时间整合线上教学资源,利用智慧教育云平台开设“教育战疫情、停课不停学”专区,为全市师生免费提供线上教学、学习支撑平台和课程资源。针对疫情可能引发的师生心理问题,组织专业人士开通了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服务热线,为全市教育工作者、学生及家长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目前,全市2.6万多名高三学生、4.3万多名初三学生开启线上“读书模式”。
四、严防死守,织密疫情防控“防护网”。全市教育系统严格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坚持“防”“控”并举、同向发力。一是织密摸底排查网。建立机关部门、学校、班主任、学生、家长五级防控网络,对所有师生及家长疫情发生前14天的行动轨迹建立工作台账,开展全面、全员、精准排查。截至目前,累计上报摸排信息1200余条,覆盖全市713657名在校学生、59706名教职员工。二是织密传播隔离网。第一时间向全市师生发布“五不”禁令,即“不补课、不外出、不串门、不拜年、不聚会”,切实守好学校主阵地。对摸排出的异常师生情况,采取“人盯人”的手段,进行跟踪管理,发现情况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关措施,切断疫情传播途径。三是织密应急保障网。市、县两级调整支出结构,足额保障防控经费,积极支持下属单位开展疫情防控。要求各地各学校提前做好开学准备,多渠道、分批次筹集疫情防控物资,及时做好校园消杀和环境卫生整治,为学生开学营造卫生安全的良好环境。
五、以上率下,拧紧疫情防控“压力阀”。疫情就是命令,责任在于担当。全市教育系统坚持用“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层层落实防控责任。一是坚持“头雁”驱动。从正月初一开始,市县两级局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科室人员取消休假,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在岗带班、干部在岗值守制度,全力投入疫情防控。主要领导每天坚持对疫情动态过问一遍、对各责任人电话提醒一遍、对工作落实情况检查一遍、对相关单位调度一遍,发挥“头雁效应”,层层传导压力。二是坚持督导推动。市教育局专门下发《关于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成立12个督导组,由局领导带队,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各地各校防控调度、宣传引导、检查检疫、人员值守等工作进行常态化督导,切实压紧压实责任。三是坚持先锋带动。全体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宣传防控知识、带头遵守防控规定、带头开展信息排查,以严实的作风、严明的纪律,带动广大师生和教职员工主动参与,切实管好“校门”“家门”,确保了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六、瞄准短板,精准施策,打赢常德地区“阻击战”。虽然前期常德市教育系统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省厅督导检查和系统自查的情况看,还存在因防控时间长而产生松懈思想、因防控物资采购难度大而导致后续保障吃紧、因一些工作滞后而导致应对复课准备不足等问题。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面对教育系统人员的高度聚集性、流动性,社会对教育的高度敏感性和教育系统防控工作的明显阶段性,决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随着学校复课临近,学校将成为整个战“疫”的重地和重点,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市教育局将针对存在问题,瞄准短板,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这场阻击战。一是紧盯岗位责任落实防松懈,将切实履行疫情防控和监督执纪两个“主体责任”,通过对所属学校疫情排查、公共卫生、后勤保障、应急处置、对外协调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严肃查处失职渎职及其他违纪违法问题,督促各级把责任扛在肩、把任务完成好。二是紧盯传染源防输入,督导所属学校做好重点疫区学生摸排和联络服务跟踪、学校隔离区预案准备、心理服务队伍组建等工作。入校时,联系各地人民医院按照“一人不漏”的要求,对返校学生和教职员工进行一次检测筛查,对疑似对象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对重点方向人员进行隔离观察,切实堵住传染源。三是紧盯公共区域卫生防传播,督导所属学校开学前进行卫生大扫除,对公共区域定期消毒、及时消毒、全面消毒,搞好食堂饮食安全卫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减少人际接触,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四是紧盯防控物资准备防断链,督导所属学校提早制定防控物资准备方案,加强对外协调,通过正规渠道做好采购工作,实行集中存放、专人管理、透明发放,保证防控物资供给充足。五是紧盯应急处置防风险,督导所属学校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开展培训演练,确保发现疫情新动态及时追根朔源、全面控制、有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