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3阅兵方阵到三一课堂:张汶喜同学以天安门前亲身体验分享“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9月28日,一场由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办,主题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做光荣自豪中国人”的“思政大课”,在崇德楼报告厅激情开讲。通过集中组织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实况,开展“观讲话+赏阅兵+听分享+谈感悟”的沉浸式思政大课,吸引了来自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400余人参与。报告会通过观看重要讲话、回顾阅兵瞬间、聆听榜样分享、交流学习感悟等多元环节,让青年学子重温抗战精神,感悟“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无悔青春。
观讲话忆阅兵,在共观盛典中厚植家国情怀
“思政大课”伊始,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九三阅兵中的重要讲话视频。屏幕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的深刻总结、对民族未来的殷切期望,让在场学子深刻认识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神圣使命。
随后,九三阅兵高燃瞬间视频的播放,更是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整齐划一的受阅方阵、威武精良的国产装备,不仅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的强大国力与军威,更让每一位学子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身为中国人的骄傲”成为现场最强烈的共鸣。
听老兵分享,在榜样故事中感悟精神传承
活动的重要环节中,邀请了今年参与九三阅兵武警方队的三一职院大一新生张汶喜同学,以“从天安门方阵到三一课堂”为题,分享了自己的成长与感悟。作为一名来自湖南益阳农村的青年,张汶喜2023年考入三一职院后,2024年9月怀揣“保家卫国、以身许国”的信念毅然参军,成为北京武警某部一名光荣武警战士,今年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选拔启动后,他从千余名战士中脱颖而出,凭借“钢铁意志”和“过硬素质”挺过六个月集训——无周末、不分昼夜的训练中,他以“脚踢75厘米、脚掌离地25厘米、每分钟步速110-116步”的精准标准打磨动作,三伏天里汗水浸透作训服结成盐霜,始终未言放弃。

“当我的脚步声回荡在天安门广场,当目光掠过观礼人群,那种‘以挺拔姿态告慰先烈’的自豪感,我会记一辈子。”张汶喜的讲述饱含深情,而他退役后选择重返三一职院学技能强本领,更让学子们深受触动。“阅兵场上三一高空摄影升降平台等‘大国重器’的亮相,让我明白守护家园不仅需要军装热血,更需要科技实力。”他表示,将以“产业报国”为理想,在课堂上深耕专业知识,未来用三一技术、三一匠心续写青年担当。
谈感悟明使命,在思想碰撞中锚定青春方向
在观看完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大学篇《大国担当》后,现场学子20名同学围绕“伟大抗战精神的当代意义”展开热烈交流。三一职院学生代表郑雨感慨:“从平型关大捷的锐气到百团大战的坚毅,先烈们用生命诠释了‘爱国’的重量,我们青年更要以笃行实干接续使命。”学生代表王园桂则被张汶喜的故事深深打动:“他从普通大学生到阅兵战士的蜕变,让我读懂‘使命感’的真谛,未来我也要用专业能力书写青春篇章。”学生代表张玮城的
发言更显思考深度:“80年前先辈为‘中华民族站起来’浴血,80年后我们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才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宏教授在总结讲话指出,大一新生张汶喜以“曾在天安门接受人民检阅的子弟兵”这一特殊身份,分享了自己从军营到校园、从守护家国到践行“产业报国”的成长故事,真挚的讲述打动了在场每一位师生,张汶喜的故事,不仅是一名青年从学子到军人再回校园的成长蜕变,更折射出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的责任担当。在三一职院的思政课堂上,这样的“青春叙事”正激励着更多学子:以先辈精神为指引,以过硬本领为底气,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报国答卷”。此次“思政大课”既是一次历史教育,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希望学子们能从抗战历史中汲取力量,从榜样故事中坚定信念,真正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担当的勇气。“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不仅是情怀,更是行动——在专业领域深耕、在实践中锤炼,才能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活动结束后,学子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思政大课”为起点,牢记历史嘱托,弘扬抗战精神,用青春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图/刘阳 文/马蔚南 审核/刘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