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0188号建议的答复
对省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0188号建议的答复
刘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学校急救教育智能化实训基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之前已经开展的工作及成效
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红十字会等单位高度重视学校急救教育工作,自2023年起在全省大中小学建设应急救护智能化培训基地,推动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开展学校急救培训,进一步提高学校急救教育效果和普及度。
一是加强部门联动,配备智能设备。省教育厅、省红十字会先后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的通知》《关于申报红十字应急救护智能化培训基地的通知》,在全省学校建设一批红十字应急救护智能化培训基地。目前,全省共有140所高校及中小学校建立了应急救护智能化培训基地并投入使用。基地配备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常用急救设施器材,以及应急救护培训一体机等互联网培训终端智能化设备。制定了《湖南省红十字应急救护智能化培训基地建设指南》《湖南省红十字应急救护智能化培训基地管理办法》等,加强基地的规范建设和管理。
二是规范课程体系,严格培训标准。省红十字会、省教育厅根据四统一(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考核标准、统一发证管理)”原则,严格按照《救护培训标准化手册》组织开展学校急救培训。目前,全省应急救护智能化培训基地面向公众开展的标准化课程包括红十字心肺复苏CPR+AED(4学时)、红十字初级救护员(8学时)、红十字救护员(16学时)、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48学时)等,内容涵盖了烧烫伤、中暑、犬咬伤、冻伤、地震避险、火灾避险等内容。省卫生健康委依托省人民医院成立湖南省紧急医学救援培训中心,建立现场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组,负责全省现场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教材的编写,统一培训内容、课时和考核标准,做好师资培训,指导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
三是建立服务平台,凸显“数字赋能”。省红十字会上线了“湘红救护培训”平台,开设基地账号,基地开展培训实现了线上报名、学习、考核、发证全流程;培训全程采用智能化设备,学习方式新颖直观,能够及时精准反馈学员练习心肺复苏的按压频率、按压深度等数据,帮助学员快速掌握技术要领;将技能比拼融入了常规练习,寓学于乐,不但实现了考核的标准化,还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内驱动力。省卫生健康委建设“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管理系统”,该系统可进行培训申请、学员注册、学习打卡、理论考核,从而有效对学员、导师、课堂、培训考核实现信息化管理。
四是全面开展培训,提升工作质效。省红十字会、省教育厅积极培训学校教职员工为红十字救护员,将校医、班主任、体育老师中的优秀红十字救护员培养为师资,截至目前已为全省智能化培训基地培养了600多名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各地各校也采取积极措施,衡阳市将应急救护纳入中考,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多所院校都将救护培训纳入新生军训。湖南劳动人事职业技术学院新建2000平的智能化培训基地,实现全校1万多名师生救护培训全覆盖。湖南警察学院建设红十字应急救护智能化培训基地,在课程教学和全体新警培训、职务晋升培训中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2024年以来,依托于基地的救护培训,已知的就有13例救人案例,实现了从学急救、会急救到敢急救的发展。
二、为落实代表建议已采取的措施
一是持续加强对智能化培训基地的指导。2025年5月9日,省红十字会、省教育厅在长沙举办了湖南省红十字应急救护智能化培训基地工作交流活动。来自14个市州红会和长沙各县市区红会以及基地代表共百余名同志参加。活动安排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10个基地代表围绕基地建设的经验与创新做法、问题与挑战、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发言。省红十字会、省教育厅有关负责同志就基地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各基地尤其是学校基地将应急救护培训作为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系统性工程来推进;加强基地建设,从师资选育、设施配备、培训方式、管理服务等方面着手,抓好基地各项工作落实;加强交流合作,争取广泛支持,共同推动应急救护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继续扩大急救试点学校范围。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组织发动全省各高校和市州积极申报,并要求各地各有关学校认真组织实施第三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工作,高质高效完成普及急救知识技能、配备急救设施设备、强化急救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急救育人体系等试点建设任务,并不断总结经验做法,加强宣传报道推广,提升我省学校急救工作整体水平。经审核遴选,共向教育部报送了120所急救试点学校,已通过专家复核,5月12日在教育部网站公示。
三是将其作为学校卫生工作重要内容。制定2025年省教育厅爱国卫生运动以及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将急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部署,督促各地各校持续加强师生急救教育,计划开展系列学校健康教育活动,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
三、下一步落实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采纳您提出建议,进一步加强学校急救教育。
一是加强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指导学校用好“湘红救护培训”“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管理系统”等智能化平台,积极利用智能化平台提高学校急救教育效率,以及拓展智能化平台功能,通过平台实时掌握各地各校急救教育开展情况。
二是加强急救试点基地建设。一方面持续加大对全省学校急救教育基地和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的指导和支持。加强学校红十字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选派优秀校医、体育老师、心理老师等参与救护师资培训,将应急救护培训日常化,纳入教师培训、学生军训、体育与健康课程等,安排学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做好基地的日常管理并依托基地对校内师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指导各高校基地认真完成每年红十字救护员培训不少于1000人、普及培训不少于5000人的任务。另一方面做好急救教育试点基地的布局。对全省现有急救试点、基地区域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对目前没有急救教育试点、基地的县市区指导其积极推进学校急救教育工作,至少选择一个具备条件的学校建设本地急救培训基地,并积极争创下一批全国试点或省级基地。
三是完善学校急救教育制度。配合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启动《湖南省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湖南省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导师、培训基地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工作,为学校急救教育提供政策支持。
四是加强总结宣传推广交流。总结我省学校急救教育经验,积极树立我省学校急救教育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报道先进人物和事迹,营造开展学校急救教育良好氛围。指导开展全省学校急救教育交流活动,加强急救教育交流学习,提升我省学校急救教育整体水平。
感谢您对学校急救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教育厅
2025年5月27日
联系单位及承办人: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张志敏
联系电话:0731-82203435,手机号码:18692031655
抄送:衡阳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