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教育厅 > 教科院 > 新闻动态

聚焦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第三届“教育智库·湘江论坛”在长沙成功举办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21-12-14



第三届“教育智库·湘江论坛”在长沙举办

1210日,由湖南省教育厅指导、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湖南教育战略研究中心主办、湖南教育报刊集团协办的第三届“教育智库·湘江论坛”在长沙举办论坛聚焦“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主题,发布了近三年来湖南乡村教育研究的八大重要智库成果,形成并发布乡村教育湘江共识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建华,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黎寅,省委宣传部社科规划办主任陈湘文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石灯明主持开幕式并致闭幕词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张放平,湖南教育报刊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熊名辉出席论坛。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党委书记王玲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颖,副院长杨敏主持论坛;副院长赵雄辉作主题报告。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石灯明主持开幕式

王建华介绍,近年来,我省坚持推动改善乡村办学条件,百所芙蓉学校花开三湘,义务教育大班额、超大班额降幅居全国首位,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全部贫困县,发放各级各类助学资金221.58亿元,安排专项资金30.9亿元支持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王建华希望未来乡村教育的发展把握好四个重点:一是加强乡村教育治理,探索塑造自主独立的乡村教育生态,办适合乡村孩子的教育。二是夯实乡村教育发展基础,着力改变乡村教育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用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发展动能。三是培养教师扎根乡村的教育情怀,形成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建设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四是打造乡村振兴的教育新引擎,以文化引领凝聚乡村文化自信,以职业教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破解乡村发展难题。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建华致辞

黎仁寅认为,乡村教育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乃至根本性作用,殷切期待教育智库专家学者紧紧围绕“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这个重大而又现实的命题,深入研究,探索创新,拿出更多更好更管用的成果,并表示各级乡村振兴部门一定为教育智库当好“服务员”“信息员”,着力搭建桥梁纽带,用好教育智库研究成果。

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黎仁寅致辞

省委宣传部社科规划办主任陈湘文致辞

陈湘文肯定了教育智库取得的成绩,并勉励省教科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党委政府决策,把准智库建设方向,突出教育智库研究的时代主题,推动智库转型发展,推进智库成果的交流共享,为我省专业特色智库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加强引领,发布湖南省近三年乡村教育研究八大智库成果

湖南省近三年乡村教育研究八大智库成果的发布,将论坛推向第一波高潮。由湖南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精选并推介的八项乡村教育研究智库成果,包括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彭小奇团队的《关于湖南乡村教育发展的系列政策建议》、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赵雄辉团队的《让乡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我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和《湖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况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建琼团队的《提升湖南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单莹团队的《传导压力,压茬推进——加快我省“县管校聘”全面实施步伐》、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米仁顺团队的《关于教学点发展困境与破解建议》、湖南农业大学周明星团队的《乡村卓越职教师资培养的政策建议》、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周丛笑团队的《以公共学前教育资源为主体的安化样本》等,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理性研判,构架“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本次论坛特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薛二勇教授作了题为《乡村教育振兴的战略规划与执行路径》的主旨报告。薛教授结合自己参与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相关决策咨询项目的体会,重点分享了对乡村教育的功能、本质、特点、平台、路径等方面的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薛二勇教授作主题报告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教授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入手,梳理了他关于“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四个方面的研究思考和观点一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教育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的辩证关系二是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振兴的内在逻辑三是城乡二元结构中的乡村与乡村教育问题四是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湖南师范大学陈文胜教授作主题报告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赵雄辉研究员从四个调查和政策分析入手,辩证地分析了乡村教育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株洲市“八条”措施提升乡村教育发展水平、泸溪县坚持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新田县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衡南县“三三五”工程推进城乡“校联体”改革、沅陵县陈家滩九校的推进“五自三全”模式等鲜活的典型,并希望尊重教育的基本规律,尊重乡村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成长规律,让未来的乡村教育更适合乡村的孩子。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赵雄辉研究员作主题报告

■前沿分享,形成《乡村教育湘江共识》

论坛还邀请了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苏喻、江华县教育局局长唐孝任、醴陵市明月镇党委书记王成根,分别从人工智能助力乡村教育优质均衡、探索以“和美教育”为主旋律的乡村教育现代化江华路径、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明月镇行动等角度,分享了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丰厚的研究成果和典型的经验做法

在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王玲主持下,论坛发布了《乡村教育湘江共识》:坚持心怀“国之大者”,肩负乡村教育发展新使命;坚持扎根乡村大地,探索乡村教育发展新生态;坚持服务乡村振兴,彰显乡村教育发展新作为;坚持凝聚发展合力,谱写乡村教育发展新篇章。《乡村教育湘江共识》振奋人心,为新时代振兴乡村教育吹响了嘹亮“号角”,必将促进乡村振兴迈上新征程。

八位嘉宾代表共同发布《乡村教育湘江共识》

通过本次研讨,与会代表进一步认识到:“以乡村教育发展促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党和国家新时代发展战略和老百姓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需要进一步配置教育资源、增加教育供给、丰富教育内涵、促进高质发展从而提升教育获得感,让乡村焕发生机。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王玲主持《乡村教育湘江共识》发布仪式

本届论坛聚焦“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找准了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支点,体现了新型教育智库在新时代、新背景、新任务之下的责任担当。论坛的精心举办,必将有力推动智库研究的深化拓展,推进智库成果的交流共享, 促进学术气氛的活跃融洽,促进智库研究生产力的激发和智能效能的释放。

国内教育智库和“三农问题”专家、省内有关教育行政和科研机构负责人、高等院校和乡村学校的校长教师以及乡(镇)长等200多位代表参加论坛。(图:周新良 /文:张博文)

链接一:湖南省近三年乡村教育研究重大智库成果

链接二:乡村教育湘江共识

湖南省近三年乡村教育研究重大智库成果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彭小奇团队的智库成果《关于湖南乡村教育发展的系列政策建议》。他们基于省内东、南、西、北、中代表性地区乡村小规模教学点的实地调研,结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首创并实施的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项目,创新性地从乡村教育资源、乡村教师编制、乡村教育信息化、乡村教师队伍培养补充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我省乡村教育发展的系列政策建议,成果获时任省委书记许达哲、副书记乌兰、副省长吴桂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友志的肯定性批示,并入选第三届湖湘智库研究“十大金策”。

2.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赵雄辉团队的智库成果《让乡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我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他们基于省内24个县市区实地调研和近4万名乡村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提出创新教师编制使用管理机制、建立乡村教师队伍监测与合理流动机制、加强本土化培养、实施短缺学科教师培养工程、完善乡村教师职称制度、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建议,在省委政府有关政策文件中得到了充分采纳,并得到时任副省长吴桂英的肯定性批示。

3.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赵雄辉团队的智库成果《精准改善我省乡村教师生存状况势在必行》。他们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调查了9万多名乡村教师,提出要通过优化落实各项待遇政策、推动乡村组织参与学校治理、改进乡村教师队伍管理、引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激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完善乡村教师供给机制、加强监督问责等措施,为改善乡村教师生存状况精准施策。报告获得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柯敏的肯定性批示。

4.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建琼团队的智库成果《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ꩥꛤ顦푦쯥崥ᕣˣ¼/font>以新晃县为研究样本,历时一年,深入乡村学校调查研究,并结合全省实际提出提升我省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质量的建议:加强组织领导,全方位落实管理责任;加大教育投入,高标准建好小规模学校;加快队伍建设,多元化提升师资水平;积极制定评价标准,深层次推进教育改革;努力开发乡土课程、复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建设,立体化重塑乡村教育生态,以高质量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该成果得到了时任省委副书记乌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维刚的肯定性批示。

5.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单莹团队的智库成果《加快我省“县管校聘”全面实施步伐》。提出顺利推进我省“县管校聘”的政策建议,以高位推动、政策带动、部门联动破除梗阻;以“县管”不缺位、“校聘”不越位、“流动”不错位保证效果;以积分制度、供需台账、人文关怀和高效反馈推进落地;以单元试点、分类指导、梯度实施降低改革难度;以编制督导、激活存量、以师带师拓宽师资来源;以专项资金、全员激励、改善条件打造“改革同心圆”。成果获时任省委副书记乌兰的肯定性批示,并在2021年全国教育科学论坛“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基础教育育人生态的优化”分论坛上做主旨报告。

6.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米仁顺团队的智库成果《农村教学点发展困境与破解建议》。提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农村教学点的发展需求做好近、中、远期规划,分步突破;把农村教学点建设纳入扶贫和乡村振兴整体战略框架统筹解决;对教学点实行特殊扶持和倾斜性投入;把教学点师资配备作为“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予以优先保障。成果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维刚的肯定性批示,获评民盟中央优秀调研报告并在民盟中央第七届教育论坛上作现场发言。

7.湖南农业大学周明星团队的智库成果《乡村卓越职教师资培养的政策建议》。他们在对湖南蓝山县、长沙县以及广东、贵州、浙江等多地实践调研基础上,围绕“乡村工匠之师”,提出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浓乡型”乡村卓越职教师资,形成“以师务乡”的特色教学成果,报告获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友志的肯定性批示,并得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湖南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8.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周丛笑团队的智库成果《以公共学前教育资源为主体的安化样本》。在对安化县公共学前教育资源建设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前瞻性谋划,政府承担发展学前教育主体责任”“点片面布局,公共资源成为学前教育主力军”“多元化筹资,学前教育建设资金得到有力保障”“全方位监管,学前教育分工负责落实到位”“多维度发力,学前教育师资得到基本保障”的安化经验。获省教育厅领导肯定性批示,并为全省县域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范例。

乡村教育湘江共识

2021年12月10日,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主办第三届“教育智库˙湘江论坛”,200多位教育智库与“三农”问题专家、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机构负责人、高等院校和乡村学校教师,齐聚长沙,聚焦“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主题,达成广泛共识。

一、坚持心怀“国之大者”,肩负乡村教育发展新使命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大背景下,乡村教育更要满足人民需要,书写精彩答卷。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乡村学子拥有相信未来的底气,让乡村教师拥有潜心从教的志气。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让乡村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乡村教育。要深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既关注乡村学校教育,也关注乡村社区教育,助力 “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乡村建设。

二、坚持扎根乡村大地,探索乡村教育发展新生态

乡村教育不应是城市教育的“翻版”,而要定位“在乡村、为乡村、融乡村、领乡村”。要办“有根”的教育,开展好感恩教育、乡情教育、自然教育,引导乡村学子加强与自然、与乡土、与实践的联系,树立“吾土吾乡”的人文情怀。要办“有味”的教育,把广袤的乡野、淳朴的乡俗、浓厚的乡情变成独特的教育资源,让乡村学子接受德性、文化、体能等各方面的熏陶。要办“有钙”的教育,为乡村学子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熔铸民族复兴之魂,把乡村学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要办“有光”的教育,引导乡村学子树立科学的成才观,主动反哺乡村发展,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厚德、博雅、活力、尚美、勤劳的乡村人才。

三、坚持服务乡村振兴,彰显乡村教育发展新作为

教育兴则乡村兴,教育强则乡村强。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乡村教育应当彰显“领头雁”作为。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阵地,引导广大学子关注乡村、记住乡愁、传承乡情,为乡村群众营造美好精神家园。要成为乡村振兴的人才基地,“输血”为“造血”,建立完善乡村人才定向委托培养制度,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让优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要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福地,聚焦技能提升和产业升级,加快产教融合,做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实现“培养一人、辐射一片、带富一方”。

四、坚持凝聚发展合力,谱写乡村教育发展新篇章

乡村教育是一个充满使命感、审美感的教育体系和精神谱系,需要更加多元、更加广泛的社会参与,激发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为此,我们庄严承诺:当好乡村教育决策的“建言人”,坚持问题导向,研究解决方案,积极建睿智之言,精准献务实之策。当好乡村教育改革的“探路人”,探索乡村教育在人才培养、经济发展、文化引领等方面的作用与机理,掌握乡村教育发展的范式和规律。当好乡村教育典型的“浇灌人”,培植总结乡村教育的典型经验,宣传推广可复制、可操作的成功案例。

新时代赋予新任务,新征程要有新作为。我们相信,未来的乡村学校一定会拥有美丽的校舍、良好的生态,未来的乡村教师一定会成为最具幸福感的职业、最受人尊重的群体,未来的乡村教育一定会为乡村振兴、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聚焦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第三届“教育智库·湘江论坛”在长沙成功举办

21314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