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教育厅 > 湖南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 > 工作动态

关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汉语方言调查2018年立项项目验收情况通报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19-12-11


关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汉语方言调查2018年立项项目验收情况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语委办,各项目首席专家(专家组),各课题负责人:

为提高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语保工程”)调查、摄录工作的质量及规范性,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建设任务,我司于2018年10月16日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2018年课题验收工作的通知》(教语信司函〔2018〕58号),委托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语保中心”)对汉语方言调查2018年立项项目进行验收。

本次验收面向24个省(区、市)的310个汉语方言调查课题(含14个濒危汉语方言调查课题)。除宁夏中卫、青海贵德采取通讯验收形式以外,其余调查点均进行了实地验收。截至2019年1月中旬,验收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工程进度

2018年语保工程进展顺利,除青海省提交材料的时间晚于规定时间,其他省(区、市)均按时提交了完整的验收材料。目前工程总体已进入结项阶段,部分省(区、市)已完成结项填报和材料寄送工作。

二、工程质量

2018年语保工程总体建设质量较高,绝大多数调查点能够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纸笔调查和音像摄录工作,符合验收入库标准,部分调查点被评为优秀。云南、贵州、海南、内蒙古、吉林等省区的建设质量进步明显。

三、工程管理

总体看,各省(区、市)语委办高度重视,积极履行组织和管理职能,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实施,严格把控质量。同时,验收中也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有关方面加以改进。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各省(区、市)语委办要不断完善管理和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规范意识、责任意识和时效性,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剩余调查点的建设任务。并积极开展成果研发,全面开展分省语言资源集的编制工作,主动谋划,推动语保工程可持续发展。

现将语保中心《语保工程汉语方言调查2018年立项项目验收情况》发去,请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有关工作。


附件:语保工程汉语方言调查2018年立项项目验收情况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2019年1月29日


附件

语保工程汉语方言调查2018年立项项目验收情况

一、总体验收结果

在各省(区、市)语委办和各项目组、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度语保工程进展顺利,总体建设质量有明显提高。绝大多数调查点能够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纸笔调查和音像摄录工作,符合验收入库标准。

其中,有一批调查点在纸笔记录、音像摄录质量方面都达到了优秀标准,如河北赞皇、廊坊,山西侯马、沁水、保德、临猗,内蒙古海拉尔,辽宁长海,吉林临江,黑龙江嘉荫、集贤,浙江常山、桐乡、上虞、富阳,安徽南陵、石台、镜湖,福建芗城、南平、三明、平潭,江西玉山、大余、弋阳、遂川、瑞昌,山东海阳、郯城,河南长葛、许昌、固始,湖北咸丰、巴东、嘉鱼,湖南临武、汨罗、安乡、资兴、花垣,广东揭西、南海、郁南、化州,广西北流、永福、武宣、灵山、上林,四川荥经、泸州、南充、青川、西充、通江,贵州镇远,云南普洱,陕西白河、榆林、吴堡,甘肃酒泉、庆城等。

此外,还有一些调查点的纸笔记录或音像摄录质量优良,例如辽宁凌源,山东莱西、高青、乐陵,浙江开化、宣平、青田、苍南,湖南冷水江、洞口、江永、茶陵、麻阳、吉首,广西象州、容县,陕西勉县等。

但也有少数调查点存在较多问题,需按照专家验收意见进一步整改,审核合格后再提交入库。有的主要存在纸笔记录和语料整理方面问题,例如江西万安、乐平、鄱阳,四川达州、井研、沙湾、长宁,广东宝安、乳源等;有的主要存在音像摄录方面问题,例如浙江萧山,福建柘荣、浦城、南安、罗源,江西南丰、定南,四川蒲江、长宁、井研、达州、峨眉山,广东陆河等。

二、工程经验

语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稳步推进,离不开有关各方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工程实施四年来,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一)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履行组织和管理职能

1.大部分省(区、市)把语保工程建设列入2018年教育厅年度工作计划、语言文字工作年度工作计划。

2.设置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对语保工程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山东成立以分管厅长为组长的“山东省实施语保工程工作协调小组”;安徽设置由省教育厅领导和省内外方言研究专家组成的顾问组;浙江、黑龙江、河南等在高校设立项目管理秘书处,聘请富有管理经验的学院领导负责,协调各高校、各课题开展各项工作。

3.印发通知,加强对语保工作的管理。广西教育厅印发《关于推进2018年国家语保工程广西项目建设的通知》,明确语保工程年度任务和工作要求;四川教育厅、语委印发《关于开展2018年四川省语言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拨付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2018年度四川汉语方言调查项目专项资金的通知》,部署语保工程管理、设点、调查等各项工作,对资金的使用提出严格要求。

4.细化工作环节,规范工作流程。河北、江西、四川等地把培训、征召发音人、试点调查、正式调查等环节分解细化,制定时间表,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5.加强督查。广西、河北、云南等地组织专家,逐一检查各课题是否整改到位;安徽专门发文,督促各课题按照中检和预验收专家组意见进行整改;湖北专门举行会议,对本年度的语保工作进行总结。

6.积极争取本省(区、市)财政经费,支持语保工程。截至目前,已有山东、广西、福建、浙江、天津、重庆、四川、湖北、湖南、河南、黑龙江等多地争取到财政配套经费,用于增设调查点、建设地方语言资源数据库、出版分省语言资源集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语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二)专家团队认真负责,充分发挥专业指导作用

山东、浙江、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甘肃、陕西等地实行专家“分片负责制”,通过抽取调查材料或到调查点进行现场指导、巡查等方式指导调查工作。

广东、湖南、山西、陕西、四川、吉林、贵州等地专门设置了技术总监或负责技术等核心专家,确保音像摄录工作规范、统一。

山东、湖南、山西、陕西、湖北、云南等地首席专家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对各课题组进行监督和指导。

海南聘请张振兴、张惠英两位资深专家对本省调查团队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内蒙古聘请赵日新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均大大提升了本省区的建设质量。

(三)重视技术规范,加大培训力度

依据调查手册,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山东、山西等地首席专家结合本省汉语方言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音系记录整理原则、连读音变表格、用字规范等,并根据出现的新问题逐年修订,提高了方言记录整理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各地重视对参与人员的培训工作,除了参加语保中心的培训外,还积极组织省(区、市)内培训。广西在一年内先后举办了三次区内培训,共计430人次;湖北每年聘请资深专家,对本省调查团队进行全员培训;四川、吉林、辽宁、江西等地每年利用语保项目启动会对课题组进行业务培训;河北有关县市语委办对发音人进行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培训,课题组组织发音人学习领会调查手册的相关规范和调查材料。

(四)吸取经验教训,完善制度规范

1.严格审查课题负责人资质。贵州、云南在遴选课题负责人的过程中严格把关,禁止建设质量差的课题负责人继续承担课题。这是本年度贵州、云南两地语保工程调查工作取得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2.适当增加验收专家人数,提高检查和验收效果。保证审查纸笔记录的专家每人每天一般不超过3个调查点。

3.中检、预验收和验收结束后,各课题组再次提交材料时一律附上整改说明,进一步规范中检和验收工作流程。

4.中检工作比上一年度提前一个月,更多问题得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加快了材料回收和结项进度。目前湖北、江西、河北、辽宁、黑龙江、山西、四川等7省已完成结项填报并寄回结项材料。

(五)积极开展成果研发,推动语保工程可持续发展

1.成功召开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本次会议得到了各省(区、市)的大力支持,作为会议承办方之一的湖南省贡献尤多。大会以“语言多样性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为主题,由我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成果性文件《岳麓宣言》。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作为世界语言资源保护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借此向国际社会展示其经验、模式,体现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2.编写和出版分省语言资源集。北京、上海两市语言资源集编写于2018年立项;广西教育厅拨款支持资源集的编写出版,并专门发文,规定相关课题均按《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等文件进行管理;浙江于近期推出《浙江方言资源典藏》丛书,为系统性保护、记录、传承与发展方言文化,推进语保工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3.建设和推广地方语言资源平台。截至目前,浙江、广西已率先建成地方语保平台。

4.建设地方语言文化博物馆。广西每年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全国首家实体语言博物馆——贺州学院语言博物馆的建设,目前正在积极筹建区内第二家语言博物馆——广西民族大学语言博物馆;广东建成岭南方言文化博物馆;上海正在建设方言文化体验展示馆;湖南、浙江也正在积极筹建语言博物馆。

5.培养语言研究力量,成立相关研究机构。通过语保工程的实施,吉林方言研究力量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长春师范大学和通化师范学院分别获批“吉林省东北方言研究基地”和“长白山区域方言研究中心”两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开辟“东北官话研究专题”栏目,呼吁学界加强东北方言的调查研究;广西正在积极建设“中国—东盟语言文化研究中心”。

三、存在问题

与往年相比,各省(区、市)在工程管理和工程建设质量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度方面

绝大多数课题组能够按时提交材料,只有青海贵德提交材料的时间晚于规定时间。

(二)质量方面

1.语言事实方面

1)音值描写不够准确、完善;连读变调规律归纳不准确或不完整;有些条目记录不准确,或不符合调查目的。

2)一字两读或一词两说的,未说明差别,如文白、新老或词汇环境等;用字不合规范,如未用本字、用错本字、同音字未用同音符号等;语法例句或话语讲述不够自然和口语化。

3)音值和用字的处理原则,省(区、市)内各点之间不一致;词汇、语法中的音变现象与音系或音系说明不一致;纸笔记录与音视频不一致。

2.形式要件方面

1)概况填写不全或不符合规范。

2)音视频存在杂音、回声、喷麦,音量过高或过低;音画不同步,光线不均匀;发音人位置不居中、坐姿不端正,发音人未直视镜头,话筒位置突兀而影响画面观感。

(三)其他方面

1.部分管理单位或调查团队产生了一定的疲惫和懈怠现象;有的省区同时面临完成剩余调查点和编写本省语言资源集的双重任务,压力尤大。

2.部分课题组在与当地进行联系、招募发音人方面困难较大;一些省(区、市)对语保工程宣传不够,导致语保工程在一些地区的社会知晓度不高,群众参与意识不强。

四、改进措施

(一)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培训,提高各方的规范意识、责任意识和时间意识。各课题组应严格遵守工程规范和工作流程,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二)对成绩突出、表现优异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以鼓励先进,提振士气,顺利完成语保工程的既定任务。

(三)扩大宣传,让更多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了解并支持语保工程,以实现语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