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创新开展结对帮扶支援农村薄弱学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湘潭县委、县政府紧密结合县域实际,创新思路,采取县级领导、县直单位联系和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的举措,破解了农村边远地区教育硬件设施差、经费不足、师资力量弱等难题,在探索全方位、多途径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是全面制定帮扶计划。围绕创建全省一流教育强县的战略目标,按照《湘潭县创建教育强县三年行动计划》,初步提出三年帮扶薄弱学校的任务,明确2013年完成改造36所、2014年完成改造36所、2015年完成改造26所的阶段性任务。制定出台《关于县级领导、县直单位联系和结对帮扶薄弱学校的通知》,对36个县级领导、92个县直单位逐一明确联系和结对的学校,实行一对一帮扶。制定具体帮扶工作措施,要求帮扶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因地制宜,因校施策,积极争取多渠道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
二是切实突出帮扶重点。在结对帮扶活动中,各帮扶责任单位切实做到“五个着力”,力求实效。第一,着力帮扶基础设施建设。以改路、改水、改环境为内容,统一部署实施学校教学楼、宿舍楼、礼堂、运动场、厕所及校园道路等硬件设施建设维修项目。争取外援资金,向各受助学校捐赠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改善受援学校办学硬件条件。第二,着力帮扶学校规范管理。指导完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各学校组织建设,健全受援学校管理体制。第三,着力帮扶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和指导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规范日常教学,健全教学档案;指导学校定期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建好实验室、功能部室、图书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用活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四,着力帮扶教师专业素养。对帮扶学校的教师进行具体业务指导,组织城市骨干教师下乡支教、名教师送教下乡和名师带徒结对等活动,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参与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上示范课、专题讲座等,进一步增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专业技能及教学研究育人能力。第五,着力帮扶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帮扶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的“三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指导学校开展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促进双方学校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三是建立完善帮扶机制。第一,完善协调机制。各帮扶工作组根据工作需要,各自在对象学校成立办公室, 派出成员进行蹲点指导帮扶,并建立健全帮扶单位联席会议制度,要求牵头单位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通报帮扶情况,商议帮扶事宜,协调工作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完善督导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加强对各学校的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各帮扶工作组均建立了帮扶台账,县委、县政府督查室采取定期督查和明察暗访等形式加强督促检查。第三,完善考核机制。按照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抓好“合格学校”的评估和教育系统年度绩效考评工作,将结对帮扶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各项任务按时按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