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数字化支持体系 创新陪伴式培训模式
——“国培计划(2023)”湖南省市县能力提升工程管理者高研班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项目
现场会成功举办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24-12-12
开班仪式现场
闫寒冰教授做讲座
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指引下,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2024年12月5日至6日,“国培计划(2023)”湖南省市县能力提升工程管理者高研班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项目现场会在长沙市望城区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隆重举行。此次盛会汇聚了来自全省各市州和区县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管理者和来自云南省红河州的参会代表,共计160余名能力提升工程工作负责人参与此次研修,共同探索全省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新路径与未来趋势。
开班仪式由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曾建军主持。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奏唱,现场氛围庄重而热烈,望城区教育局局长戴金利致欢迎词。随后,湖南省教育厅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三级调研员杨金红在发言中指出,湖南教育始终将全面、均衡发展作为核心目标。他回顾了工程实施取得的显著成效,如教师培训体系的完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丰富以及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他强调,教师数字素养不仅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的必备技能,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他号召持续深化教师培训,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强化教育研究与实践,推动湖南教育信息化迈向更高台阶。
在专家讲座环节,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院长、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副组长、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办副主任闫寒冰教授带来了专题讲座《数字化环境下的育人模式变革》。闫教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阐述了数字化环境对教育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以及教师如何提升自身数字素养以适应这一变革。她提出的“AH, I see.do!”实践策略,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助力他们深入理解并高效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术。闫院长的讲座不仅是一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更是一次思维的碰撞与启迪,让教师们深刻认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无限可能。
本次高研班实地考察区域——长沙市望城区在今年8月由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确定为我省首个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试点区域,该试点工作重点围绕区内学校的差异化支持与帮扶机制,实施数字化环境下的陪伴式培训模式,旨在通过优秀学校与被帮扶学校的结对帮扶,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高研班组织学员实地考察了望城区数字素养提升项目首批试点学校:望城一中外国语学校、长郡月亮岛第二小学和师大附中星城靖港学校。这些学校通过经验介绍、课例观摩、现场说课等方式,全方位展示了学校试点的实践成果,由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创新的数字化环境下的陪伴式培训模式获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6日,望城区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殷华以《融合创新,培训共生,构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望城模式》为题,详细介绍了望城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试点的工作机制、实施模式与推进路径,并着重介绍了“陪伴式”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望城区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周国庆则作了题为《构建数智化支持体系,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专题报告,从望城区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出发,阐述了构建数智化支持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信息技术科科长杨予平对我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情况做了总结,并详细介绍了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作推进的思路与策略。
此次高研班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积极响应,更为全省各市州、区县管理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探讨了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有效策略与实践路径,它将引领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数字教育的浪潮中奋勇前行,持续推动全省教师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共同绘制我省教育信息化新蓝图。(图/文 龙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