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绍青教授来我馆开展教育信息化专题讲座
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22-09-22
培训现场
郭绍青教授讲座
9月21日上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郭绍青,在省电化教育馆八楼多功能厅,围绕“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课堂教学变革的突破口:‘互联网+’学科单元教学”两大主题作了一场精彩的教育信息化专题讲座。省电教馆全体职工和湖南省“国培计划(2022 年)”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研修班(C103)小学组学员100余人参加培训学习,省电化教育馆馆长吴晟主持讲座。
“过去的技术更多的是对体力的解放,而人工智能是与人脑的竞争。”郭绍青教授从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内涵、未来三个维度展开,首先深入分析了我国已进入数字化转型时期,人工智能教育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机遇,当前既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良好态势,也出现了一些认识偏差和实践误区,广大一线教师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教育热潮,也应对人工智能教育实践进行冷静思考。
“人工智能定会和人类产生辅助、协作、竞争、超越等复杂的关系,未来发展需要以人为本,以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为目标,最终实现与人类的和谐友好。”针对当前人工智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郭绍青教授深刻阐释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基本内涵与核心要义,进一步厘清了人工智能教育与STEAM、创客、编程教育的关联与差异,以及人工智能与生活、社会、人类、教育的关系,为基层教师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实践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培训现场
对如何准确把握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郭绍青教授作出了“人工智能素养培养趋于社会化、综合化”基本判断,并提出应着力构建“智能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智能创新教育中心体系”等基本思路与策略,指明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目标和行动方向,为各地各中小学校统筹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实践与创新、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信息技能和智能素养,提出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具体的实践方案。
在“课堂教学变革的突破口:‘互联网+’学科单元教学”专题讲授中,郭绍青教授基于2022年新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大家从技术维度看“互联网+教育”未来发展,引发大家对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刻思考,通过重点介绍“互联网+”学科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结合实践案例对“学习活动是构成教学模式的最小单位”“技术融入学习活动全过程”“互联网+学科单位教学设计”等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引导大家由传统的课时教学思维向学科单元教学设计转变,准确把握技术嵌入学习活动全过程的有效性与适切性原则,努力为课堂教学变革、提高教学质量找准突破口。(图/谢小卫 文/彭介润)